基于ANSYS/LS-DYNA车辆与柔性路面结构动力响应三维有限元分析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in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车辆动态荷载作用下柔性路面动力响应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多层粘弹性路面结构入手,应用三维动力有限元的基本方法,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来分析车辆荷载作用下柔性路面的动力响应(主要包括动位移、动应力、动应变等),得到了动态响应规律和特性,对柔性路面结构设计、施工和养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和研究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利用两自由度车辆模型对车辆随机振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建立路面平整度的频域模型和时域模型,对路面不平度进行功率谱密度(PSD)分析,探讨了车辆随机动荷载与路面激振频率、车速、路面波长、路面标准波数谱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路面功率谱密度随空间频率提高或波长减小而变小;当W=2时,路面功率谱密度又与不平度幅值的平方成正比,所以不平度幅值大致与波长成正比; 2.针对柔性路面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层状粘弹性理论,推导并提出了多层粘弹性体系在移动简谐冲击荷载作用下动力有限元方程的数值求解的方法,突破了以往最多只能分析二层或三层弹性体系的局限; 3.根据柔性路面多层粘弹性体系假设,建立了柔性路面结构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成功地将ANSYS/LS—DYNA有限元动力分析软件应用于车辆与路面相互作用的研究中,模拟并探讨了路面结构在两自由度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阐明了柔性路面在车辆动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规律和特性,结果发现:在车辆动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垂直动应力值最大,其次为横向动应力,水平动应力最小,但在面层三向应力差值并不大,随着深度的增加,差值逐渐加大;垂直动应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水平和横向动应力在横向上随着与轮载作用点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并趋向零值;与三向动应力对应的动应变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 4.利用建立的3-D有限元模型,探讨了基层模量、行车速度、车辆载重等因素对路面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基层设计需要综合优化设计,简单增加基层模量并不是合理方案;提高行车速度有利于延长柔性路面的使用寿命;超载对路面的危害随着超载程度急剧增大。 本文采用车辆动态荷载模型,解决了静力荷载模式下的分析结果与车辆行驶过程中对路面的实际作用力的差异较大的问题;建立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可以对路面结构在任意形式荷载作用下纵向、横向和竖向任意点位的动态响应进行分析。实现了现有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无法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难题,从而为路面结构设计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复杂结构例如高楼大厦、大跨度桥梁已经建立。这些承载结构在它们使用寿命里不断积累损伤。一些不可看见的损伤可能导致结构的破坏及重大的损失。因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河道的综合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仅要发挥防洪、排涝、蓄水、航行等基本功能,还需要具有
氯离子的侵入是影响广西沿海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当钢筋周围混凝土孔隙液中游离氯离子浓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会破坏钢筋表面的钝化膜,从而引起钢筋腐蚀,承载力降低。
沥青路面是我国公路路面结构的主要形式。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的离析是造成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针对公称最大粒径较大的沥青混合
钢桁架拱桥具有外形雄伟壮观、跨越能力大、承载能力高等优点,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然而目前针对钢桁架拱的研究相对较少,钢桁架拱桥设计理论的发展滞后于工程实践。本文结
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交通工具不断推陈出新。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命脉,其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至关重要。但随着车辆载重量增大、速度提高,超载重车辆不断出现,加之人们
深基坑工程是当前很受人们关注的岩土工程热点话题,其技术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使得基坑支护的费用在整个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随着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越来越明显,地
高速铁路要为列车的高速行驶提供一个高平顺性和稳定性的轨下基础,这无疑是对高速铁路的沉降稳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桩基在现代工程中被广泛使用,它们的基础承受的荷载也越来
开放源类是一种复合源类,具有源强不确定、排放随机性和排放位置不确定等特点,不同城市因其工业布局、能源结构、地理环境及气象条件和地形的不同,其组成也不同。据统计,在中国北
传统的建筑材料已经远不能满足如今社会的需求,无论是建筑垃圾的不断产生,还是天然资源含量的逐渐减少,这都是我们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对于再生混凝土而言,大量的国内外学者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