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室目前有一株从土壤中分离得到藤黄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uteogriseus),编号为099。该菌株能产生抗植物真菌病害的代谢物,命名为SL103,抗菌谱较广。本实验室以前的工作排除了SL103为细胞多糖、蛋白质或多肽的可能,并得知它是一种极性较强的小分子量的抗生素,但是还没有得到纯品,并且对其理化性质也所知甚少,所以本文在抗立枯丝核菌活性指导下,尝试探索利用吸附、离子交换、结晶和高压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对SL103进行富集和分离,以得到纯度较高的活性物质,确定出较为合理的分离纯化工艺路线和色谱检测条件,并且对其性质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实验,筛选出适合吸附抗生素SL103的大孔吸附树脂X-5; 通过测定吸附速率曲线和穿透曲线,得知发酵液和树脂吸附时的最佳体积比为10:1; 确定最佳吸附pH值为7.0; 不同浓度的甲醇溶液和乙醇溶液的洗脱实验表明,50%的乙醇溶液可以有效地将SL103从X-5树脂柱上洗脱,而50%的甲醇溶液则可以有效地洗脱掉树脂上吸附的杂质和色素。吸附饱和后的X-5树脂柱,先用去离子水冲洗,然后用50%的甲醇洗去杂质和色素,再用50%的乙醇在4mL/min的流速下进行洗脱,合并活性高的洗脱液,浓缩后静置48h得到SL103的粗结晶; 用HPLC-ELSD对结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此结晶纯度较高,可达95%以上; 经过质谱分析,得知其为一种小分子量的抗生素,分子量为662.5。实验发现SL103没有紫外吸收,所以决定采用ELSD作为HPLC所用检测器,并对具体色谱条件进行了试验,得到了优化的色谱条件。优化后的色谱条件如下:反相色谱柱Agilent 20RBA×310SB-C18 (150mm×4.6mm i.d,5μm),以乙腈(A) -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0~4.0min,V(A):V(B)=20:80 , 4.0~9.5min,V(A):V(B)=45:55,此后V(A):V(B)=80:20,流动相流速:0.8mL/min,柱温:30℃,ELSD条件:漂移管温度115℃,载气流速(空气)2.3L/min。热稳定性实验表明,中性pH值和室温条件对维持SL103活性的稳定有利,过高的温度或酸碱度都会显著降低SL103的活性,所以实验应尽量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筛选出合适的离子交换树脂001×7,测定了它的交换速率曲线和穿透曲线,并且尝试了多种洗脱剂对SL103的洗脱能力,尚没有找到合适的洗脱剂来把SL103从001×7树脂柱上洗脱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