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诊断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322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国防及材料表面改性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从而被受关注。低温等离子体的应用需要对其微观参数进行诊断。光谱学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可对等离子体的基本过程、状态和特征进行实时、在线诊断和无干扰监控。运用该技术不但有助于了解等离子体的粒种组成、热力学温度和粒子能量分布等状态参数,而且可以获取其中的碰撞、传能、电离、解离和输运等微观物理过程的信息。 在大气下脉冲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有多种用途,对其微观参数进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自行设计了一套在大气下用脉冲电源产生稳定等离子体的放电装置,并搭建了其发射光谱的采集装置。用比值法计算了电子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大气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约为0.52-1eV,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放电峰值电压的升高呈现单调上升的趋势。用Stark 展宽法计算了粒子密度,其范围为1014—1016 cm-3。 用延时光谱法对大气脉冲等离子体产生初期的时间行为进行研究,并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当放电峰值电压一定时,电子温度在脉冲上升沿后有一段延时增长的过程。最大电子温度大约出现在电源脉冲过后的850ns,约为1eV。粒子密度亦随脉冲后有相类似的增长过程,最大粒子密度约出现在电源脉冲过后的750ns。 电子温度和粒子密度的变化趋势与光谱(线状光谱和带状光谱)“增涨”的过程相对应,由此认为电子温度和粒子密度的增长是等离子体增长的过程。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美术教学最大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具有发现和创造“美”的眼光和能力,即培养学生创造性视觉思维能力。“美”在于发现,更在于创造,而创造是不能再现的。让学生主动有意识地应用美术的一切概念、手法、想象去丰富和完善创作是教师的教学目的所在。所以,我们理应在美术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但我们在长期的实际教学中却一直忽视了这一点。  通过长期的教学积累以及同其他高校美术教师的交流沟通发现,目前的美术
甲醇作为最简单的有机一元醇,与其他物质一样具有两面性,既是富氢高效有机燃料,又对人体具有极大危害。本论文首先采用激光Raman光谱方法,对甲醇的能级结构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结构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投影缀加平面波方法,选用广义梯度近似方法(GGA)中的PBE交换关联函数,应用VASP软件包来进行计算。本文主要研究了第四主族二维纳米材料异质
北京谱仪Ⅲ(BES-Beijing Spectrometer Ⅲ)是运行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Beijing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 Ⅱ)上的一台大型通用探测器。主漂移室(Main Drift Cham
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够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直接转换的功能材料,以之为核心的热电转换装置具有不污染环境,能够有效利用工业余热和可再生能源进行温差发电等优点,有着良好的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