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酞菁类化合物的电催化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d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还原反应是自然界生命体赖以生存的基本反应之一,也是多种能源转化转换装置的基础反应,然而它反应过电位高、动力学过程缓慢、反应过程复杂、中间产物众多,研究开发高效的氧还原催化反应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商业化的氧还原催化剂以铂系贵金属材料为主,由于储量稀少、价格昂贵,限制了相关电化学装置的推广和应用。因此,研究开发非铂系氧还原催化材料,制备高性能、低成本的氧还原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利用酞菁类化合物的金属-氮-碳配位结构,通过优化酞菁分子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调控分子组装工艺、优化热解前驱体及载体结构,制备了具有分子级、单原子级和纳米级等多尺度催化单元的氧还原催化材料,研究了催化中心的本征活性、活性位点数目及化学环境、催化单元尺寸大小、催化剂孔道结构及协同催化等对氧还原电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等方法,阐明了多尺度催化单元的活性中心组成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的演变规律和增强机制,建立了基于酞菁类化合物的多尺度催化材料的催化体系,实现了酞菁类化合物可控制备高效率、低成本非铂基氧还原催化剂的目标,为金属-氮-碳催化剂的设计和性能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单体金属酞菁以π-π共轭自组装的方式与石墨化炭黑形成石墨化炭黑负载金属酞菁复合催化剂。中心金属对金属酞菁氧还原性能影响巨大,其中酞菁铁分子氧还原催化活性最好,但其催化稳定性较差,催化活性整体趋势为酞菁铁 > 酞菁钴 > 酞菁铜 > 酞菁镍,催化稳定性整体趋势为酞菁镍 > 酞菁钴 > 酞菁铁 > 酞菁铜。通过电化学测试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出以下结论:①中心金属为酞菁分子的催化中心,②中心金属对氧分子的吸附能力决定了酞菁分子的催化活性,③中心金属对氧分子的吸附方式决定了氧还原反应的动力学过程,④中心金属对过氧化氢的吸附能力决定了氧还原反应转移电子数,⑤中心金属对氢氧根的脱附能力和金属酞菁抗脱金属能力共同决定了催化稳定性。高配位结构的铁-氮-碳结构和低配位结构的钴-氮-碳结构有利于氧还原催化性能的提高。(2)以过渡金属离子修饰的石墨化炭黑为载体,通过静电作用和离域π键作用,将无核酞菁和酞菁铁逐层自组装到高石墨化炭黑载体上,成功制备得到无核酞菁/酞菁铁自组装分子级催化剂,在无核酞菁离域π键的牵引作用下,形成无核酞菁牵引酞菁铁的分子级催化单元。通过调控石墨化炭黑载体上修饰金属离子种类,发现以锰离子作为锚定离子的石墨化炭黑载体能吸附更多无核酞菁/酞菁铁催化分子,氧还原催化活性最高,在碱性溶液中显示出极高的催化活性、稳定性以及选择性,相比于纯酞菁铁分子,其催化活性在酸性溶液中也有所增强。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由无核酞菁牵引酞菁铁产生的离域π键络合结构是该催化剂提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核心,该结构增强了铁-氮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铁离子电子云结构,优化了铁离子对氧分子的吸附,提高了铁离子在酞菁环中的稳定性。(3)以无核酞菁/酞菁铁自组装生成的富氮络合结构作为铁源,牛骨基分级多孔炭作为载体,通过吸附和高温热解,成功制备了分级多孔炭负载单原子铁催化剂。该催化剂表现出在碱性溶液中远超过商业铂炭(在0.90 Vvs.RHE电位下,活性是商业铂炭5.4倍)、在酸性溶液中接近商业铂炭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半波电位为0.80 Vvs. RHE),以及酸碱溶液中极高的催化稳定性以及选择性。相比纯酞菁铁作为铁源,无核酞菁/酞菁铁的富氮络合结构可防止热解过程铁的团聚,稳定铁原子生成高活性单原子催化中心。高比表面的掺氮多孔炭材料作为载体可吸附更多的酞菁分子,提高催化活性位点数目,同时其微孔的限域作用和功能化表面的锚定作用可防止酞菁铁热解过程中铁原子的团聚,稳定铁原子在炭材料表面的单原子分布;热解产物保留的介孔结构可有效的提高反应过程中的传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氧还原催化活性。(4)在苯酐-尿素固态合成体系下,以均苯四甲酸酐代替邻苯二甲酸酐,成功合成了与金属酞菁结构相似、稳定性更高的交联金属聚酞菁化合物,通过热解炭化制备得到具有金属/炭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催化剂。该催化剂在碱性溶液中表现出与商业铂炭相近的催化活性和极高的催化稳定性和选择性。研究表明,金属聚酞菁交联度的提高可有效抑制热解炭化过程中金属的团聚,提高产物中金属-氮-碳结构的含量,进而提高氧还原催化活性。由高度交联金属聚酞菁热解生成的掺杂炭壳包覆金属内核的核壳结构,在金属内核电子诱导效应作用下,外层炭壳中金属-氮-碳结构的本征活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该结论在聚酞菁铁和聚酞菁钴体系中均得到验证。(5)以铁/钴双金属聚酞菁为前驱体,通过热解炭化、酸洗去除金属纳米颗粒、再热处理的方法,成功制备得到铁/钴双金属-氮共掺杂炭材料催化剂,在碱性溶液中显示极高的催化活性、稳定性以及选择性,相比于单金属-氮共掺杂炭材料,其催化活性在酸性溶液中显著提升。制备得到的层状类石墨烯的分级多孔炭结构,提供了足够的活性位点,提高反应过程中的传质能力;掺杂炭材料中双金属-氮-碳位点协同催化,改善了单一铁-氮-碳结构产物脱附难和单一钴-氮-碳结构反应物吸附难的问题,又提高了钴-氮-碳结构的自身本征催化活性,大幅提高了其氧还原催化活性和稳定性。(6)针对具有金属-氮-碳结构的氧还原催化材料的优化机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①提高铁离子的络合配位或降低钴离子的络合配位;②加强金属/炭核壳结构中主-客电子间相互作用;③增加铁钴双金属-氮-碳活性位点,提高催化协同效应和电子效应;④提高载体比表面积,丰富表面功能化,增强金属络合作用,提高分散减少团聚,从而提高活性位点数目;⑤增强介孔和大孔结构在催化剂中的传质作用,提高载体微孔结构利用率,促进原子级催化单元的形成。
其他文献
分析了垦东地区海陆过渡带勘探的难点,针对地震波激发和接收条件差、干扰波发育等特点,在海陆过渡带地震波的激发、接收以及测量等方面进行研究:优选了气枪震源和炸药震源激
快速、廉价、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检测生命活动相关的蛋白质与小分子、疾病相关的特征DNA序列以及环境毒性污染物是现代生物化学分析的重要课题,这一多学科的共性目标促使了生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快了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必须将信息合理化使用作为重点工作实施,否则将难
利用中尺度站、卫星云图、MICAPS、NCEP再分析资料等资料对0808号"凤凰"台风的移动路径、风雨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与0505号"海棠"台风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凤凰"台风是
[摘 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要实现农村的社会经济稳定和谐发展,解决农村低收入群体的脱贫致富问题致关重要,这也是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近些年来古县县委、县政府也一直致力于提高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要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关键在于提高农民收入,而难点在农村低收入群体。为此,笔者对古县80个农户的基本状况进行了了解,并对其中的16户低收入家庭进行了走访,详细
农村流动妇女群体是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对于中国城镇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经济收入低、文化和心理归属感弱、社会支持网络薄弱等诸多问题,直接对她们适应城市生
[摘 要] 当前我国集体林区主要存在产权不明确所导致的纠纷多、历史档案管理不健全、林转让不规范等主要问题。为了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够更加顺利推行,必须正视改革中业已存在的实际困难,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   [ 关键词 ] 集体林权制度 改革 产权流转    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都进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对集体林改革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果,建立了“产权清晰、职责分工明
建筑工程机械的广泛应用,不仅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而且提高了施工质量。然而,建筑工程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着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充分发挥。本文就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