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为“巴罗克三杰”之一的意大利作曲家多梅尼科·斯卡拉蒂,在西方键盘音乐史的发展中,以其超前的创新意识为后世作曲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与巴赫、亨德尔不同,他的键盘奏鸣曲以独树一帜的笔法演绎着民间音乐忧喜无常的情愫,在看似简洁的音乐风格中闪烁着不流于凡俗的智慧,并暗含了深刻的美学目的。斯卡拉蒂于1729年随玛利亚·巴巴拉公主远嫁奥地利王储,后又迁至西班牙,在马德里度过了一生中最后二十八年。漂泊的异乡生活和深居宫廷的孤独,愈发引起作曲家的思乡情结。而对故乡的眷恋,又使得意大利优美的旋律、富于动感的节奏和丰富的和声时时流露于他的作品中,并以此重构着故乡的概念。所以,本文拟从“回归精神家园”这一视角入手,去解析斯卡拉蒂作品中意大利的人文意识、艺术体验以及舞蹈体裁和器乐体裁的留存意义;并以哲学思辩的方式,宏观地把握、研究作曲家的创作意向和文化内涵。 这篇论文中,笔者以斯氏作品中的意大利风格为中心论点,以其键盘奏鸣曲和意大利音乐语汇这两个明暗相交的线索为发展依据,以由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这种渐趋细致的研究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创作背景、影响因素和总体风格的阐释,概述了斯卡拉蒂作品的音乐性格。巴罗克、洛克克艺术的思维方式和前辈作曲家的创作经验在斯卡拉蒂运用中的取与弃中,渐渐构成其独到的音乐气质。第二部分通过研究斯卡拉蒂作品中的特殊语汇与后世作曲家美学倾向间的内在联系,阐释文化生命延续以及我们今天的创作中对人生探寻的意义所在。而对古奏鸣曲的局限与发展的分析,又为审视、评判他在西方键盘音乐史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从意大利的人文环境入手,引出斯卡拉蒂作品中意大利音乐语汇的体现:装饰性、跳跃的运动趋势、随意、华丽等特点既可以看作是意大利民间风情对斯氏作品的影响,又可以反视为斯氏作品为意大利音乐发展所带来的光彩。然后,通过对舞蹈体裁、器乐体裁的体裁、节奏、旋律、曲式、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微观研究,把斯氏作品中意大利风格的存在意义和深度再次提升到一个认识的高度。最后,即第四部分,在对“美学意义”的阐释中,对这一命题的研究意义和存在价值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这是对生命发展的一种关照与反思,并让我们在这种感悟中,认清历史的发展过程与自我的位置所在。在这一反思中,我们需要一个否定自我的过程,因为没有否定,文化发展的负荷将是沉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