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并将“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在十九大报告中,“美丽中国”被写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领导践行下,“美丽中国”建设在新时期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而临着新的挑战。论文对狭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即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将其融入我国“美丽中国”建设的研究当中,给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一定的路径启示。首先,论文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形成的理论渊源与形成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主要来源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自然哲学,其形成过程包括萌芽、形成以及完善三个时期;其次,归纳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类主体价值和自然优先存在的辩证统一思想、人与自然界之间发生关系的物质交换思想、资本主义造成生态危机的生态制度批判思想和人、自然、社会三者融和最终实现的生态和谐思想;再次,讨论了关于“美丽中国”的缘起及面临的挑战,“美丽中国”寓意深远,强调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自然环境之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之美、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之美的总和,当前“美丽中国”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这些挑战既有来自生态环境恶化的冲击,也有来自于人们生态理念的欠缺,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与自然承载力之间出现断裂,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自然异化严重,人与人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不协调等问题;最后,为解决上述生态问题,应全面具体的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应用到“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中来,论文讨论了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如何进行“美丽中国”的建设,分别从文化意识、经济发展、法律制度以及社会人文四个方面出发初步探索其实践路径,来探寻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有利于指导我国进行“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实施办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学习和运用对于改善当前中国存在的生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应全面充分地学习贯彻这一理论,并将其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