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201 1年中国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中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的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减排程度甚至超过欧美发达国家。特大城市的低碳发展是中国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的基础,对减排责任的分解和落实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西安市作为中国西部唯一一个特大城市,近些年,在“大西安建设”这一重大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人口、经济和社会的规模将迅速扩大,能源和环境问题将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探索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为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奠定基础,引导西安市形成低碳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西安市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此时,通过正确评价人类活动对城市气候环境造成的生态压力、城市能够提供的碳承载力以及驱动城市的碳足迹增长的因素,不仅可以优化城市格局,提升城市品质,走出一条将新区建设、老区改造、产业调整、人口聚集同生态建设相融合的低碳发展道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而且也可以给西部其他城市改善发展与生态间的关系提供提供科学依据。以2008-2017年《西安统计年鉴》等为数据源,根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和中国《省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建议的测算方式,计算了西安市碳足迹、碳承载力、净碳足迹及净碳足迹压力指数,并运用Tapio脱钩原理分析了城市碳足迹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关系,以偏最小二乘法探讨了驱动碳足迹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1)西安市碳足迹从2007年的23.34 million t CC2eq增加到2016年的32.25million t CO2eq,年均增长4.01%,能源消费的增加是导致城市碳足迹增长的主要原因。碳承载力从7.78 million t CO2eq下降到7.45 million t CO2eq,年均下降0.47%。净碳足迹压力指数在[-2.57%,17.09%]区间波动,表明城市一直处于在生态压力缓解区和轻度增强区之间。(2)城市碳足迹总量和各账户碳足迹同经济增长存在着“连接-脱钩-复钩-再脱钩”动态往复的特点。(3)驱动碳足迹增长最主要的正向因素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而城镇化率则产生着抑制作用。(4)针对中国西部特大城市提出制定并严格执行节能建筑法律法规、提高碳汇能力、控制尚能耗的第二产业、推广清洁能源、改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建立“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