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中农民媒介形象研究 ——以西瓜视频为例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介形象具有一定的虚拟性、象征性,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环境和某群体的认知及行为。过去,农村传播多处在被动的状态,城乡的传播差距大,城乡之间文化二元对立,农民的媒介形象长期处于被他者塑造的局面。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大众媒介营造信息环境的状况,使传播格局有了进一步的新变化:“西瓜视频”等短视频社交媒体的发展使话语权不再是普通大众难以触及的权力。农民群体的媒介形象可以由自我创作内容(UGC)呈现,三农短视频的蓬勃发展昭示着新时代的农民群体在传统的农业劳作之外,对于新职业、新身份的渴求。本文选择西瓜视频作为研究目标媒体,通过内容分析法、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探究短视频中农民媒介形象的塑造及其影响因素,并对短视频时代农民话语权的归属问题加以讨论。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交代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及选取研究案例缘由;第二章文献综述,对短视频与农民群体的媒介形象研究进行梳理;第三章介绍研究方法与类目建构;第四章从文本信息、视频信息、人物信息三个层面通过内容分析、个案研究得出:短视频中农民群体自我形象定位是乡村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播者,呈现勤劳质朴的形象,但“刻板化”、“污名化”依旧影响着人们对农民媒介形象的认知,呈现负面形象。第五章从平台方、短视频创作者、受众层面分析影响农民媒介形象建构的因素。第六章从文化工业资本视角出发,对影响农民媒介形象建构的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讨论。本文分析得出影响短视频中农民媒介形象构建的因素及农民话语权归属的结论:平台方对短视频内容生产的规训、短视频生产者追逐流量迎合市场、受众“认知一贯性”影响农民媒介形象的构建,继而导致文化工业背景下市场、资本对农民话语权归属的割裂。
其他文献
自2010年《人民文学》第二期开设“非虚构”栏目以来,非虚构写作在我国蓬勃发展。非虚构写作的兴起意味着更多普通人渴望用新的写作方式来反映当下社会生活。各大新媒体平台为素人作者非虚构作品提供了发表与传播的平台。综上,素人作者逐渐成为非虚构写作的主力,素人作者非虚构作品的叙事特征也成为了值得探究的对象。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真实故事计划”中素人作者的非虚构故事和素人作者的两部优秀非虚构作品的具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作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各行为主体(企业、地方政府等组织机构)基于知识、技术等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并突破地理界限力争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其创新合作伙伴,可以看出在多空间尺度上进行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目前,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创新发展已成为经济地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旅游产业集群作为旅游业发展创新的一种特殊的产业模式,对区域旅游业
在经济增长不足、宏观环境疲乏的背景下,我国政府为企业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的步伐保驾护航,鼓励企业通过并购发展壮大。我国企业间并购通常是高溢价并购,商誉总数也在飞速增长。然而,隨之而来地是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风险的爆发。我国企业为应对这一风险,在并购中引入了对赌协议来平衡双方的利益,推动并购项目的实施与发展。2016年,东方精工成功并购普莱德,高达41.42亿元的商誉一度引起关注。东方精工与普莱德在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产生“非虚构写作”概念。这一概念的写作模式与“虚构写作”相对立,是一种以真实为第一准则的具有新闻性的写作。在非虚构写作中,叙述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与新闻采访写作的真实性原则相一致,但同时也注重文本的文学性,可以采用文学作品的叙事策略进行表达。也就是说,非虚构写作是一种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进行不懈探索和严格考证并深入挖掘其背后真相与人性的写作方式,“真实性”和“文学性”
随着个体化时代到来,年轻群体以共同的兴趣和情感体验为纽带产生聚合,在长期的共同情感体验中逐渐建立起的新群体秩序。网络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偶像与粉丝、粉丝与粉丝之间打破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养成系”偶像更是强调偶像与粉丝的共同成长,“双向”“互动”都得以增强。SNH48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女子偶像团体,以“可以面对面的偶像”为运营理念,该团体的粉丝以其特有的生态系统,形成了基于剧场、粉
社科类学术专著在促进知识传播与学科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社科类学术专著翻译中不乏造成中国读者理解障碍的地方。译者需要实施深度翻译,通过添加注释搭建认知桥梁。然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稀缺资源已从“信息”转变为人们的“注意力”。大而全的深度翻译由于过度耗损读者注意力,反而不利于被读者接受。在注意力经济学的指导下,本实践报告基于西方史学专著《千年复活史——基督教西方教会的身体复活观》翻译项目案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对加强文化强国建设、提升文化自信、推进文化产业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S新区作为国家文化部授予的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是A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承载区。自2013起,S新区财政拨付了大量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区内的文化产业建设,但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却缺少专门的评价指标来进行衡量。
当前,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已成为企业提高治理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我国民营企业日益发展的过程中,抢带“红帽”现象逐渐出现,民营企业逐渐开始设立党组织。与此同时,党组织参与治理又带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慈善捐赠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所获得的社会关注更多。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8年民营企业依然是捐赠的主力,全年捐赠约450.32亿元,占我国企业总捐赠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更多人开始注重精神文化生活,对包括健康、时尚、情感、娱乐、体育等在内的软新闻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度。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中国人民对俄罗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了解也有了更迫切的需求,软新闻能快速反映人们的思想爱好和当下的流行趋势。因此,对俄语软新闻的翻译研究就应运而生。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以笔者在环球网翻译的软新闻为语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是证券市场中十分受关注的话题,这之中,股票价格所包含的有效信息的多少是重点。股价同步性代表着个股与股票市场同涨同跌的情况,是体现信息含量的主要指标。而中国股票市场中,股票价格受到过多噪音的影响,无法完全体现上市公司即存的经营、运营情况,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不高。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作为公司的代理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向外释放利于自己的信息,影响信息披露质量,影响股票价格中的企业特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