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人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与年龄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锥形束CT技术测量汉族人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研究其与年龄的相关性,建立推断年龄的回归方程,为深入研究牙齿增龄性变化规律及法医学运用牙齿推断个体年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对4名研究人员进行CBCT软件操作程序及运用该软件测量右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方法的培训和一致性检验。在CBCT软件操作界面的曲面断层影像中确定右上颌中切牙牙根根尖点和牙冠切缘中点,该两点连线即为测量的纵向面,以此线贯穿牙髓腔、根尖点和髓角,将纵向面中上颌中切牙唇侧的釉牙骨质界设为标准点,分别对牙根直径和根管管径进行测量。2、选取420例(15岁-84岁)汉族人锥形束CT影像资料,以10岁为年龄段分为7组,每组男、女各30人,用CBCT自带测量软件,对上颌中切牙釉牙骨质界距根尖3/4处的牙根直径和根管管径进行测量。采用线性回归的统计学方法,分析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与年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性别之间的差异。3、以右上颌中切牙唇侧釉牙骨质界标准点(O)延长线垂直于贯穿牙髓腔、根尖点和髓角的线设为标准线,将此线至根尖按等距分4等份,用CBCT软件测量、计算4等份处根管管径与牙根直径的比值;测量标准线至髓室角的高度。采用方差的统计学方法,分析年龄组间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分析性别间差异;采用线性回归的统计学方法分析标准线至髓室角高度、标准线至牙根4等份处根管管径与牙根直径比值和年龄的关系,建立运用牙齿推断个体年龄的回归方程。结果:1、建立的运用CBCT技术测量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的方法可行,4名研究人员之间一致性好,无显著差异,ICC>0.80(ICC,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组内相关系数);同一研究者两次(时隔一个月)测量结果一致性好,无显著差异,P=0.491;运用CBCT技术测量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的测量值与真实值无显著差异,ICC>0.80。2、上颌中切牙根管管径与牙根直径之比,性别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颌中切牙根管管径与牙根直径的比值与年龄存在负相关关系(R2=0.576,P<0.05)。上颌中切牙不同年龄段牙根直径与根管管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上颌中切牙髓室角至标准线的高度以及牙根4等份处根管管径与牙根直径之比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是0.64、0.56、0.51、0.45、0.30。实验得到的用于推断年龄的回归方程为:男性:Y=101.628-5.109H-172.558X2(R2=0.521,SE=4.003 岁)女性:Y=115.049-6.131H-237.224X2(R2=0.541,SE=4.727 岁)结论:1、采用本实验建立的CBCT技术测量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的方法所测得数值精确度较高,与真实数值之间一致性好,无明显差异。2、汉族人上颌中切牙根管管径与牙根直径之比,年龄、性别均存在差异,男性根管管径减小的趋势较女性显著。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随年龄的变化关系存在年龄差异。上颌中切牙不同部位的改变与年龄的关系各不相同,上颌中切牙髓室角至标准线的高度与年龄的相关性最高,根管管径和牙根直径的比值与年龄的相关性越靠近根尖越小。3、应用CBCT技术测量分析汉族人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与年龄的相关性,运用该研究结果建立用于推断个体年龄的回归方程,经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验证,该回归方程可行、且标准误差较小。
其他文献
大学生对英语词汇的习得仅停留在与目标语对应的母语同等词的记忆上,是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而词汇是一切语言习得的基础。为了能有效地提高习得效率,本文在输入假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