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WLAN信道绑定技术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r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便携式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无线局域网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吞吐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应对密集场景下的无线通信需求,IEEE802.11工作组开始研究下一代无线局域网标准——802.11ax。信道绑定技术通过绑定更多的带宽来直接提升吞吐量,传统的802.11标准都使用20MHz的频带宽度,802.11n标准中绑定了相邻的两个20MHz信道,形成40MHz的带宽,来成倍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在802.11ac标准中可以使用40MHz、80MHz和可选的160MHz带宽。带宽的扩展使得有限的频谱资源下可同时使用的频带资源更加缺乏,现有信道绑定技术在密集网络环境下仍然存在信道利用率不高和碰撞概率较大的缺点,导致了吞吐量的下降。论文主要研究了下一代WLAN下的绑定信道技术,目的是在密集网络中能够进一步提高信道利用率,减小碰撞,从而改善网络吞吐量性能。论文首先对现有标准中的信道绑定技术及相应的MAC层协议进行研究,并且结合下一代WLAN标准802.11ax在密集场景下的传输需求,分析了当前信道绑定机制存在的不足。接着,论文对下一代WLAN中的非连续信道绑定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等效带宽和吞吐量性能,并提出在RTS/CTS中增加相应的字段来支持非连续信道绑定。最后,论文根据传统的DCF机制以及非连续信道绑定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绑定的主辅信道双重退避机制来避免冲突。论文利用Matlab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原有CSMA/CA机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大量用户有传输需求的密集场景下,主辅信道双重退避机制能够有效的避免冲突,并获得吞吐量的提升。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性能,论文仿真了 OBSS场景下的吞吐量,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机制也能够有效改善OBSS场景下的吞吐量性能。
其他文献
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准确、实时的信道估计是接收信息成功解调的重要保证。高速移动和多径传播环境使得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信号受到多普勒效应和多径效应的影响。为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是一门融合了计算机、无线通信、传感器、自动控制、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以及微机电系统等学科的新兴技术。WSNs具有规模大
在认知网络中,机会接入吞吐量通常作为评价接入策略和共享策略的重要指标,以吞吐量最大化为目标函数构建的频谱感知优化问题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协作感知网络的吞吐量与
现实生活中的语音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强的背景噪声例如机械噪声、其他说话者的话音等均会严重地影响语音信号的质量;此外传输系统本身也会产生各种噪声,因此在接
无线通信中,当符号周期小于信道的多径时延扩展,即出现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时,接收信号会受到严重的码间干扰(ISI)。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采用迭代检测与译码技术。该技术
相控阵天线由于其所具有的辐射效率高、波束控制灵活、扫描速度快等优点,在无线通信、射频识别以及商业车载预警雷达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从而,成为国内外许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