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介电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改性聚苯醚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pio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五代移动通信(5G)采用毫米波技术进行信号传输,其缺点是穿透力差、衰减大,容易受到周围材料的干扰、吸收影响,从而产生延迟、失真等问题。因此要求使用介电常数(Dk)和介电损耗(Df)较低的传播介质材料。聚碳酸酯(PC)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和抗冲击韧性,通过玻璃纤维增强可进一步提高其刚性和强度,改善耐疲劳和耐应力开裂性等,被用于制备电子电器产品的外框、中框和基站天线罩等结构封装部件。但常用无碱玻璃纤维(E-玻纤)具有较高的Dk和Df,大量填充会劣化PC的介电性能,不适于应用在5G透波领域。低介电玻璃纤维(D-玻纤)的结构组成中含有较多的低极性组分,具有比E-玻纤更低的Dk和Df。聚苯醚(PPO)的分子结构对称,无强极性基团,其Dk和Df是通用工程塑料中最低的。针对玻纤增强PC复合材料的低介电改性要求,本论文使用D-玻纤代替E-玻纤对PC进行增强改性,并在体系中引入比PC极性更低的改性PPO组分,最终制备具有更低Dk和Df、优良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D-玻纤增强PC/改性PPO复合材料,旨在5G透波领域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1)对比研究了D-玻纤和E-玻纤分别增强PC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力学性能、熔体流动性能和耐热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与E-玻纤相比,D-玻纤增强PC复合材料的Dk下降幅度较大,Df则基本相等。玻纤含量同为40 wt%时,D-玻纤/PC试样的Dk为3.30,Df为7.10*10-3。E-玻纤/PC试样的Dk为3.58,Df为7.12*10-3。D-玻纤增强PC复合材料还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较低的熔体流动性。玻纤含量同为40 wt%时,D-玻纤/PC试样的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比E-玻纤/PC试样提高50.0%、18.3%和17.8%,熔体流动速率值则降低53.2%。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经过挤出成型加工后,D-玻纤的平均保留长度((?))大于E-玻纤。玻纤含量同为40 wt%时,D-玻纤/PC试样中D玻纤的(?)为0.216mm,E-玻纤/PC试样中E玻纤的(?)为0.191mm。凝胶色谱(GPC)测试结果表明,E-玻纤/PC试样中的PC比D-玻纤/PC试样中的PC发生了更严重的降解。玻纤含量同为40 wt%时,E-玻纤/PC试样中PC的数均分子量(Mn)为1.47*10~4g/mol,D-玻纤/PC试样中PC的Mn为2.00*10~4 g/mol。(2)通过挤出熔融共混法,首先制备了一种高韧性、较低熔体粘度的PPO/聚苯乙烯(PS)/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SEBS-g-MAH)合金(质量比为60:20:20,下文简称“ZRPPO”)。再将ZRPPO引入PC中,制备PC/ZRPPO合金。研究了不同组分配比下PC/ZRPPO合金的介电性能、力学性能、加工性能、耐应力开裂性能和耐热性能等,并对PC/ZRPPO合金的增韧机理进行了较深入探讨。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扫描电镜(SEM)测试结果表明,ZRPPO只有一个Tg,表明各组分间的相容性良好,没有出现相分离。低极性的ZRPPO组分能够有效降低PC的Dk和Df,当ZRPPO含量为50 wt%时,合金的Dk和Df分别从PC的2.99和8.90*10-3降低至2.78和3.70*10-3。PC/ZRPPO合金具有高韧性,当ZRPPO含量为50 wt%时,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大于100.0 k J/m~2,比PC/PPO合金提高近42倍。SEM测试结果表明,PC与ZRPPO组分在体系中形成了双连续相网络结构,使得ZRPPO中的SEBS-g-MAH弹性体组分也在体系中形成了连续网络结构。(3)通过挤出熔融共混法制备了D-玻纤增强PC/ZRPPO复合材料(PC与ZRPPO的质量比为1:1),并对其介电性能、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熔体流动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玻纤和ZRPPO有效降低了玻纤增强PC复合材料的Dk和Df。当D-玻纤含量为40 wt%时,D-玻纤增强PC/ZRPPO试样的Dk和Df分别为3.20和1.50*10-3。与E-玻纤/PC试样相比,Dk降低10.6%,Df降低78.5%。D-玻纤增强PC/ZRPPO试样还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比E-玻纤/PC试样提高14.2%、3.3%和17.8%,热变形温度提高0.6℃。
其他文献
超表面作为新型的微纳光子器件,可在具有深亚波长厚度的超薄界面内实现强大的电磁调控,包括对振幅、相位和偏振态的完全控制,尤其是基于广义斯涅尔定律的任意波前(相位)调控。研究表明,由各向异性的纳米天线或谐振器的周期单元构成的超表面可以在交叉偏振散射光中产生覆盖整个范围(从0到2π)的相移,并保持振幅的均匀性,在光波控制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然而,大多超表面器件都是静态的,一旦制造完成其各类光学特性
基于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技术的射频前端收发组件大量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等系统中。收发开关是射频前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会对信号的接收发射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前端系统的整体性能。宽禁带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以其击穿场强高和热导率高等特性,可应用于高功率、高性能毫米波前端电路。本文采用100nm硅基GaN HEMT工艺,设计面向5G毫米波应用的单刀双掷(SPDT)开关MMIC。本
图像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是人类最主要的信息来源。随着高清设备的普及和线上社交活动的增多,人们对于高分辨率图像的需求日益增加。由于成像条件的不足,人们有时候获取的图像分辨率较低,不能满足需求。图像超分辨率,即借助算法来将低分辨率图像重建为高分辨率图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随着计算力的提升和深度学习的飞快发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超分辨率方法在重建性能上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是,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因其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施工便捷,且防锈、防腐及防火处理成本低而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以下简称RC)梁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结构形式。从现有钢管混凝土叠合柱-RC梁节点构型来看,均存在构造复杂(钢筋穿心或附加焊接构件)、现场焊接工作量偏大的不足,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应用受到制约。本文提出一种传力可靠、受力明确、构造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误食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品,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因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控制,抑制其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十分重要。本文研究了丁香油、百里香油、薄荷油等三种植物精油以及中链脂肪酸月桂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筛选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的组合丁香油与月桂酸,同时结合RNA转录测序技术揭示了该组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机制,并将丁香油和月桂酸协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慢性疾病的发生率正逐年增高,人们的疾病预防与健康保障意识也发生了升级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日常生理信息的监测,由此促进了可穿戴生理信息监测技术的发展,与之同时受到人们关注的还有电池供电的问题。为了解决电池带来的产品寿命受限以及污染遗留问题,研究人员探索出收集人体运动能量以及环境中的微弱能量,通过换能器将其转化为电能,来为可穿戴系统供电的替代
为实现我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目标,可再生能源将以分布式电源的形态越来越广泛地接入到低压配电网(Low 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LVDN)。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随机波动以及电源的单相接入将加大LVDN的调控难度,直接全额消纳上述电源出力也将给电网运行带来不利影响。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等柔性负荷占比的提升、新型储能技术的成熟,LVDN可调度资源愈加丰富
日趋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寻找储量充足、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绿色清洁能源成为当前工业发展中的迫切任务。半导体光催化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污染物处理技术,利用太阳能进行能量转换利用,有效去除废水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高效、环保、无害。近年来,压电材料因具有自发极化内电场,可以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中展现出优秀的能力和效果而备受瞩目。本文将压电材料、光催化及压电催化相结合,探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主要的危险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将近600万人死于吸烟引起的重大疾病,这些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尽管吸烟是公认的疾病风险因素,但同时吸烟也是可针对性进行预防和干预的危险因素。因此,深入了解吸烟促进疾病发生的可能机制,对提出相关预防和治疗新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DNA甲基化现今被认为是一个有前途的吸烟暴露的生物
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适用的场景、目标不同,目标检测衍生发展出多个子领域。其中,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无人机在各行业内的广泛应用,空域图像的信息利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焦点,尤其是以遥感可见光图像为载体的图像研究工作,由于其在生产生活、军事活动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也随之成为热点,而遥感目标检测作为提取遥感图像中核心信息的方法之一,得到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但由于遥感图像具有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