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E.C.4.3.1.5)是植物苯丙烷次生代谢途径的第一个关键酶,也是限速酶。一切含苯丙烷骨架的物质都由该代谢途径直接或间接生成。PAL作为初级代谢与苯丙烷次级代谢的纽带,不仅对于植物的生理代谢和抗逆性有很重要的作用,对医药、生物化工领域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我国是栽培大豆(Glycinemax)的起源地,已有五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依赖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大豆异黄酮具有多重保健与药理作用。为了深度开发利用我国大豆种质资源,本文以我国栽培大豆为材料,从大豆基因组DNA直接克隆得到大豆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全基因,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菌株FY834中表达,未得到有活性的PAL;再利用SOE(SplicingbyOverlapExtension)基因重组技术,将PAL中的唯一内含子去除,得到全外显子基因GMPALexon,构建pET-GMPAL工程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利用菌体裂解液得到PAL粗酶液实现L-苯丙氨酸与肉桂酸的转化反应。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获得了分子量在77.9KD的特异蛋白质表达带,表达量达到菌体总蛋白质含量的8%左右。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得到的特异蛋白原位酶解肽质量指纹谱(PMF)数据与GenBank中gil8377,即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Glycinemax]蛋白匹配分值为84,在p<0.05水平上,显著性高于系统的匹配分值78,证明了此特异性蛋白是大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通过初步发酵获得的PAL粗酶液,PAL比活力达到211.7μmol·g-1protein·min-1(3529μkat·kg-1),高于红酵母PAL和欧芹重组PAL的比活力。在pH10.0的条件下,此基因工程PAL粗酶液具有催化肉桂酸与NH3生成L-苯丙氨酸活性,在1.5%的肉桂酸、8.0mol/L氨条件下,30℃下20小时L-Phe转化率达到39.8%。由Hanes-Woolf作图法求出此粗酶裂解L-Phe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34.9nmol·L-1min-1,米氏常数Km为10.54mmol·L-1。
综上所述,克隆重组的大豆PAL基因通过表达质粒pET-GMPAL在Ecoli中能高效地表达为有催化功能的高活力酶,为食品与精细化工工业生产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