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国老工业基地面临的转型任务尤为艰巨。虽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但是,我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其间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瓶颈还很多:例如产业层次低,城市内部空间布局不合理,排放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选择上海老工业基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转型发展的对策,并结合上海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和论证。本文在大量总结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老工业基地及传统产业、土地开发等的相关概念、特征进行界定,并概述了产业发展和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相关理论。由于本文的一个创新点是从转型的机制体制角度切入,因此在第二章中也对机制体制的相关概念和关系进行了论述。在理论准备的基础上,本文第三章通过对上海老工业基地及上海闵行区政府、宝山区政府的调研访谈,分析了上海老工业基地的转型背景,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角度分析上海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的必要性。之后运用PEST分析和SWOT分析方法,对上海老工业基地进行环境分析和优劣势分析,充分把握上海老工业基地转型的内外环境特点,为后文的转型战略定位、机制设计及对策建议做铺垫。要研究如何转型,首先要明确上海老工业基地的特征和问题,再对症下药。第四章通过对调研资料的分析,得出上海老工业基地具有以重工业为主、存量土地有限等特征,并由此分析出其目前的转型现状及瓶颈,并对当前上海的开发体制机制进行了梳理。定性分析后,文章第五章通过构建层次分析模型,从政策因素、环境因素、创新因素以及产业成长性因素几个角度,定量分析影响上海老工业基地转型的因素,并得出政策因素、环境因素对上海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结论。为了进一步证明模型结论,本文选取上海老工业基地的企业为研究样本,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上海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政策因素中的税收优惠与政府补贴与企业的未来发展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家控股则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反向的作用效果,即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有利于企业转型,而国家控股不利于转型的推进。第六章通过论述德国、美国等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实践,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经验,总结出国内外先进国家老工业基地转型的实践经验,包括:发展区位优势,推动区域多元产业发展;政府统筹转型,体制机制改革促保障等。在国内外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前文的定性定量分析,第七章对上海老工业基地的转型战略定位进行分析,并就吴淞、吴泾、桃浦的具体定位、目标及方向进行了阐述,对上海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具有引导性的作用。最后,借鉴国内外老工业基地的转型经验,针对上海老工业基地的具体现状和问题,以及其面临的环境,本文给出了侧重于机制设计的上海老工业基地转型举措:围绕组织领导机构的搭建、工作推进机制的建立、土地储备和开发机制创新、充分利用政策激励机制、对接“自贸区”。以期构建起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上海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