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Mag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的道德行为水平千差万别。作为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自我效能感对人们的思维模式、情绪反应、行为选择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到道德学习领域,从社会认知角度探讨自我效能感在道德学习过程的作用机制,将会产生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实践意义。为此,本文首次尝试在道德学习过程中对自我效能理论的框架进行阐述和解读,希望通过研究自我效能理论在道德学习中的应用,进一步拓宽道德学习的途径与方式。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对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探讨。自我效能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生成能力,即生成自我反应的能力。这一生成能力能够把将个体所具有的各种能力与技能综合运用到一种实际情景中,激发认知、动机和情感过程,是认知向行为转化的中介。自我效能还是一种动因机制。人们首先产生某种行为并解释其行为结果,在这种解释中形成了在类似情境中做出此种行为的能力信念,此后又根据这些信念行动,如选择相应目标,维持行为等。第二章着重阐述了自我效能理论下的道德学习观。主体在进行能力判断之时就激励自己做出选择,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自我效能为道德学习提供一种可能性前提和动机来源。自我效能是道德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有效或者无效的主观体验。自我效能理论强调榜样示范对自我效能的暗示和预期,能够为道德判断提供一种“预设性”的判断引领并影响道德判断的决定。第三章讨论了自我效能理论道德学习观的理论贡献及其实践意义。自我效能理论对先前关于自我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和澄清,用社会认知理论的观点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将认知、动机和选择的过程统一于一个功能性的网络中,为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换的中介机制做出了科学的解释。自我效能理论强调人的自我指导能力,为自我道德教育供了理论基础,体现了现代道德教育从“教”向“学”的转变。自我效能理论从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的角度,为道德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开展示范教学提供了指导方针。自我效能理论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还对指导实践具有重要启示:学校要准确把握情境特征,深刻了解学生特性,在道德教育中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强调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道德学习效能感;创建丰富的道德学习情境,培育积极心态,在实践中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其他文献
<正> 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创办了“儿童之家”,一生从事幼儿教育。在她幼儿教育的实践中,她对儿童的思维、想象、情感、意志、道德的发展,进行了长
近年来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理论的拓展 ,科学的性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的性教育研究逐渐增加 ,但是盲聋儿童的
由于我国目前处于二元经济发展的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缓慢及就业机会的稀少,致使农民工群体不得不离开农村转向城市就业,而由于国家教育政策等政策原因以及经济条件限制,农民工子
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通过孟子的继承和发展,出现了心学的雏形;到了北宋,则由程灏开创了“心学”,后来又形成了陆王学派;到了明朝时期,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形
作家的自恋人格对其创作有重要影响,这个命题众人皆知。但长期以来,很少有人从理论层面谈论二者的关系究竟如何。本文试以人格心理学为理论依托,对此问题予以探讨,力图弄清作家在
利用基于GPS双频原始观测数据的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PPP)算法进行精密授时,给出了其数学模型与数据预处理策略。实验结果表明,非组合PPP算法可以有效避免传统PPP算法由于观测
本文采用《学习适应性测验》对小学阶段的355名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总体情况比较差;影响农民工子女各个年级段学习适应性的因素不同,但学
本文中,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PUR)是聚酯多元醇或聚醚多元醇与过量异氰酸酯在催化剂DMDEE作用下反应,先生成-NCO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再加入热塑性树脂、消泡剂、抗氧化剂等制
本研究采用纵向实验研究的方法,在六个月的时间里,考察了51名三岁半不同语言能力幼儿错误信念理解与一般语言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3岁半到4岁之间,汉语幼儿的错误
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理论在当代法国思想界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他从社会学角度窥探文化领域、教育领域的方法,给文化研究领域带来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80年代是中国艺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