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哈边境蝗虫跨境迁飞危害常造成严重损失,明确蝗虫迁出区和迁入区生态条件异同及意大利蝗虫迁飞能力是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的基础。采用境内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了中哈边境中国新疆塔城边境蝗区和哈萨克斯坦境内阿拉湖蝗区的生态特征。结果表明,塔城边境蝗区与阿拉湖蝗区地势平坦,前者海拔介于412-431 m,后者海拔介于452-508 m,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两蝗区主要植被和蝗虫种类相似,植被种类以禾本科(Gramiaeae)、莎草科(Cyper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骆驼蓬科(Peganaceae)、菊科(Compositae)的蒿属(Artemisia)为主;蝗虫以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伪星翅蝗(Calliptamus coelesyriensis)、戟纹蝗(Dociostaurus kraussi)、黑条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朱腿痂蝗(Bryodema gebleri)、小雏蝗(Chorthippus mollischarp)为优势类群。塔城边境蝗区与阿拉湖蝗区土壤的p H值分别为8.80±0.17、8.16±0.14,含盐量分别为5.95±1.79 mg/g、0.71±0.10 mg/g,有机质含量分别为46.94±4.37 g/kg、22.53±2.74 g/kg,两蝗区的p H、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除Ca2+和CO32-,土壤中的Cl-、SO42-、K+、Na+、Mg2+、HCO3-含量差异显著(P<0.05)。两蝗区20 a(1980-1999年)年均气温和降水量无显著差异(P>0.05),年、季节平均气温和降水量5 a滑动趋势差异显著(P<0.05)。采用JDFXM-3型昆虫飞行信息系统,室温下测定2日龄至13日龄群居型雌雄意大利蝗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雌雄意大利蝗不同日龄的迁飞能力变化趋势不同,随日龄增长,雌虫的飞行能力先上升后下降,雄虫则逐渐减弱,且雌虫飞行能力强于雄虫。雌虫7日龄飞行能力最强,平均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分别为0.96±0.32 km和0.57±0.15 h,雄虫2日龄的飞行能力最强,平均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分别为0.53±0.24 km和0.31±0.12 h;雌雄虫的飞行能力均在13日龄最小,平均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分别为0.11±0.03 km和0.07±0.01 h,0.02±0.00 km和0.02±0.00 h。不同日龄雌虫之间、雄虫之间和同日龄雌雄之间的平均飞行距离、飞行时间差异显著(P<0.05),平均飞行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哈萨克斯坦境内阿拉湖蝗区的优势植被种类、较低的土壤p H值和含盐量及气候条件适宜蝗虫产卵和生长发育,是蝗虫的重要孳生地;我国境内塔城边境地区大面积撂荒地增加了适宜蝗虫发生的环境。因此,中哈边境毗邻蝗区仍然是蝗虫严重发生区,蝗虫跨境迁飞危害将继续存在,研究结果对于指导中哈边境蝗区的监测和防控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