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价值评价是进行产权改革、价值投资、资产重组等活动的基础和前提。然而,由利润操纵引发的会计信息失真越来越成为影响公司价值评价的障碍,同时传统的单一进行价值数量评价的方法不能满足上市公司战略决策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如何在利润操纵背景下科学、客观、公平、全面地评价上市公司的价值增长是目前财务管理理论界和实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论文首先探讨了利润操纵对企业价值评价方法的影响。在分析利润操纵产生的根源与表现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虚拟资本市场,进行了外部监管环境、信息结构、声誉机制、操纵者的风险偏好等利润操纵行为影响因素的行为学实验研究,揭示了利润操纵的形成与作用机制,论证了其不可根除性。同时,通过对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经济增加值模型等主流价值评价方法的对比研究,指出由于基础数据易受操纵或前提条件不满足而造成的各种方法评价失真的后果。其次,建立了基于自由现金流量折现的价值增长数量评价模型。本研究提出“战略相关性”和“价值相关性”的价值数量评价目标,论证了现金流量指标对于利润操纵行为规避的可能性。通过对深沪两市680家上市公司1998-2005年全样本实证研究,验证了自由现金流量具有优于经营现金流量和整体现金流量的价值相关性;解析自由现金流量,明确了企业价值驱动因素,将创值因子纳入战略管理范畴,建立了基于自由现金流量折现的价值增长数量评价模型,解决了价值评价与战略管理难以协调量化的问题。再次,提出、建立并检验了价值质量评价模型。从质与量的辩证统一性入手,提出了企业价值质量定义、内涵和功能。基于FAHP方法建立了价值质量评价四维模型,其中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并实证检验了利润操纵识别模型以反映真实性,运用R/S分析方法建立价值走势指数以反映稳定性,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并检验了上市公司在价值增长过程中的风险性,运用拉巴波特增长模型评价上市公司价值的可持续性。最后,将价值增长数量评价与质量评价相结合,建立了能够最大限度规避利润操纵影响的上市公司价值增长评价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2004-2005年电力行业的4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和竞争排序。结论表明模型解决了价值评价中数量与质量脱节的问题,能够多角度地反映价值增长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本文还探讨了价值增长评价模型的可能扩展与价值评价报告。论文研究结果改进了上市公司价值评价方法的不足,为上市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进行价值评价和价值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