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灰色铺装设计比比皆是,高楼大厦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在设计规划上,原本自成一体的自然循环系统被成本昂贵的“灰色”设施影响,只能依靠人为设计改造来实现生态循环。物质条件以及技术水平得以快速发展的同时,“灰色”设施等在潜移默化中以无法估量的程度影响着天然状态的水文循环。不透水地面的扩张使得雨水循环的降雨下渗量大大削减,城市排水系统经受着巨大的考验,排水管网老旧的城区不堪重负,已经很匮乏的雨水资源不仅得不到充分利用,还极易引发城市内涝成为危险资源。根据新《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的要求,很多城区已经不能达标。本文首先从海绵城市的概念出发,了解了国内外有关城市雨洪研究的历程和不足,基于对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软件的深入研究,介绍了管网水文水力模型的模拟原理以及构建方法,其中包含研究区域的图形整理,子汇水区概化、产流、汇流和渗透模型的择取[1]、降雨模型参数的确定等,其次以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的概念衔接,综述如今应用最广泛的低影响开发措施,主要介绍了透水铺装、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植草沟、渗渠等LID技术特征、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依托研究区域沈阳市浑南新区某试验小区的基本资料,进行LID住宅区改造设计方案。采用沈阳市暴雨强度公式,通过SWMM模型模拟该试验区在0.5a、1a、3a、5a、10a重现期降雨时的地表径流和管网负荷,然后加入最佳契合该研究区的LID技术措施增大了该区域抵御雨洪能力;接下来运用EMC淋洗模拟0.1a、0.25a、0.5a重现期降雨径流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