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MM海绵城市水文水质过程模拟与LID措施研究

来源 :沈阳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rg595091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灰色铺装设计比比皆是,高楼大厦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在设计规划上,原本自成一体的自然循环系统被成本昂贵的“灰色”设施影响,只能依靠人为设计改造来实现生态循环。物质条件以及技术水平得以快速发展的同时,“灰色”设施等在潜移默化中以无法估量的程度影响着天然状态的水文循环。不透水地面的扩张使得雨水循环的降雨下渗量大大削减,城市排水系统经受着巨大的考验,排水管网老旧的城区不堪重负,已经很匮乏的雨水资源不仅得不到充分利用,还极易引发城市内涝成为危险资源。根据新《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的要求,很多城区已经不能达标。本文首先从海绵城市的概念出发,了解了国内外有关城市雨洪研究的历程和不足,基于对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软件的深入研究,介绍了管网水文水力模型的模拟原理以及构建方法,其中包含研究区域的图形整理,子汇水区概化、产流、汇流和渗透模型的择取[1]、降雨模型参数的确定等,其次以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的概念衔接,综述如今应用最广泛的低影响开发措施,主要介绍了透水铺装、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植草沟、渗渠等LID技术特征、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依托研究区域沈阳市浑南新区某试验小区的基本资料,进行LID住宅区改造设计方案。采用沈阳市暴雨强度公式,通过SWMM模型模拟该试验区在0.5a、1a、3a、5a、10a重现期降雨时的地表径流和管网负荷,然后加入最佳契合该研究区的LID技术措施增大了该区域抵御雨洪能力;接下来运用EMC淋洗模拟0.1a、0.25a、0.5a重现期降雨径流水质。
其他文献
科学地分析了国外建筑的各种流派及其美学思潮的演变发展,并从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的影响、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适用性、当代建筑的积极意义等方面对我国建筑创作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动态可重构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以协处理器的形式与LEON2通用处理器构成主/协处理器结构,并通过寄存器与网络来保存和传递数据流和配置流,实现了二者的优势互补。以具体实验对该方案进行了验证。
针对传统ERP系统刚性大、动态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任务/目标混合驱动的系统设计思想,将ERP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整体系统、子系统和功能单元并分别与共性的企业任务/目标的三个层次相对应,建立面向标准业务处理元过程对象的功能单元集,ERP系统通过对子系统中功能单元的配置与重组来实现任务/目标的动态适应性。给出了业务处理元过程模型的获取方法以及基于多Agent技术的ERP系统的实现,举例说明任务/目标
目的探讨首诊即明确的颅内损伤病例,病情发展有不同的趋势及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分析720个病例的治疗经过,病情观察要点、及手术操作细节的体会,提出不可逆神经损害发
移动主体是一种自治地、有目的地在网络中移动的软件实体,它通过与分布资源的交互而完成分布任务。文中针对现有的移动主体技术在移动灵活性、个性化信息的存储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将主体个性化信息和功能模块分离的新思路,把基因概念引入到主体系统中,用于刻画主体的基本特征,并以XML技术作为个性化信息的存储方式,通过XML的相关技术简化了移动主体的构造,增强了移动主体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试样用硝酸、盐酸溶解,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铅、镉;用盐酸、硝酸、硫酸溶解,在盐酸介质中以四氯化碳萃取去除铝,然后用ICP-AES法测定砷。测定时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