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的基本涵义就是土木建造或其它生产、制造部门用比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工程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培养社会需要的工程人才的社会活动过程。高等工程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其实践性。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实践则包括参观学习、认识实习、基地实习、操作实习、设计实习、课程见习和毕业设计等所有与专业有关的非理论学习。从教育心理学关于技能掌握的理论分析,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综合创新能力;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经济效率的理论分析,专业实践对于企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都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令人担忧的是当代工程类大学生实践能力普遍偏低。以工程教育中的一个典型专业机械设计专业为例,具体表现有:首先,在观念上对专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在专业工具、专业设备都了解掌握得少,操作程序知识方面储备不够;第三是专业技能欠缺。操作程序不熟练加上没有深入了解每种工艺的作用,导致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不熟悉实际情况难于上手并且经常容易给工程造成损失。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第一,在观念上,政府、学校、企业都存在急功近利,希望少花钱多办事。政府对学校专业实践投入明显不足;学校资金不足导致专业实践难以开展好;企业一方面方面对支持学生工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热情,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只重使用而忽视消化、吸收和改造;另一方面,却又要求工科毕业生的上岗适应期愈短愈好。第二,从知识储备来说,学校关注的知识的精确,不关心在实际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实际效益。而对于企业来说,它的质量观是以资本的运转和增值为目的的,是绩效的价值观,两种不同的绩效观导致人才培养的要求有争议。第三,从技能培养上说,企业与高校缺乏合作。学校需要企业使学生学习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也能为企业提供一些技术支持,但企业出于防止对其正常生产造成干扰,企业生产信息需要保密等原因不愿接受学生专业实践,这种不合作的倾向远大于国家税收减免政策和学校能提供的技术支持的吸引力。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包括在观念上政府加大投入,建设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学校转变综合评价方式。在知识储备方面,吸纳更多行业咨询和综合知识,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企业更加积极的与学校合作,校外基地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