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322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刑事个案中,因果关系的认定非常重要,但时至今日,其仍是刑法学界饱受争议的领域之一。在我国,受哲学理论影响,刑法因果关系尤为混乱。刑法因果关系认定一直存在逻辑层次不一、判断标准模糊等问题。国外对刑法因果关系研究非常深入,形成了条件说、相当说等多种较为成熟的理论。通过吸收借鉴国外学说,我国学者形成了研究刑法因果关系的新视角,出现了多种理论百家争鸣的局面。与理论研究活跃相较,我国实务层面中因果关系理论运用仍十分浅陋,甚至仍缚于传统因果关系理论。特别是在渎职犯罪领域,由于刑法分则未具体对其构成要件行为进行定型性描述,司法人员无法直接通过否认造成结果的行为符合构成要件,来否认构成犯罪,而必须依靠因果关系来。只有先肯定渎职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存在因果关系,才能判断其是否要负刑事责任。由于渎职犯罪形态较复杂,其因果关系存在多因一果、责任分散、介入因素等特点,使得渎职犯罪因果关系判断又成为实践难题。在当前我国提倡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做到既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又防止刑罚范围不合理扩张,不仅关系到依法打击渎职犯罪,更关系到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反腐防腐。本文主张先事实归因,再规范归责,在归责阶段采用客观归责理论,结合案件实际去完善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司法认定。本文按照问题导向的思路,即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取“先理论后制度”的步骤,先考察刑法因果关系的概念、一般特征和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特殊性,然后介绍国外较成熟的因果关系理论,再通过案例归纳渎职因果关系认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使之规范化和定型化,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具体建议。除引言和结语外,全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刑法因果关系的概念、特征、性质,以及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特殊性,第二部分介绍主要的国外因果关系理论和笔者个人认同的理论,第三部分结合案例分析我国渎职犯罪因果关系认定中存在的难题,第四部分针对问题,提出完善我国渎职犯罪因果关系认定的对策。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人类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核能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用。核电站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作为核电站三大主要部件
近年来,柔性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开发柔性电池的关键是开发出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的柔性电极。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硅因较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 m Ah
灌溉施肥对作物的生长品质等有重要影响,葡萄作为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且具有重要经济意义价值的果树作物不仅耗水量多而且需肥较多。我国葡萄适宜生长区多存在水资源短缺和施
由于信号处理等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急速增长,无线通信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现有的静态频谱分配方式下,会造成一段时间内新用户无法分配到可用的频带,导致频谱短缺。无线认知网络针对此问题,结合频谱的时变性、带宽大小及位置具有不确定性等特点,采用动态频谱分配与接入共享,提升网络性能和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紧张问题。频谱分配问题的本质是认知网络在保证授权网络正常通信的前提下,利用频谱机会和授权网络共用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规模较大的人口流动现象。作为保障边境安全、推动国家边境发展的基础力量,需要时刻关注边境地区人口的变动状况及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所趋,边境区域境内外人口流动包括边境人口流失、跨境人口流入等严重影响边境地区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社会结构和社会稳定,进而对边境安全造成影响。这些问题关乎经济社会、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需及
舒国治是台湾近年来以“旅行、饮食”为主题创作的重要作家之一。但如果仅仅以“旅行、饮食”对舒国治的散文进行界定则有所窄化。本文将从本雅明“都市漫游者”的角度切入,探讨舒国治作为都市漫游者的新面向:只有从根本上扬弃“换取”、“买卖”、“消费”的价值体系转向以主体性为中心的自我创造、想象丰富的审美建构,理解大众,但同时也要与大众保持省思的距离,转被动接受为主动创造,现代人的生活才有恢复主体性的可能。本文
马氏管是昆虫体液平衡调节的关键器官,在相关调控蛋白的参与下动态调节着排泄和水盐平衡。若昆虫体液平衡被破坏,生存能力就会受到影响,故马氏管及其关键体液平衡调控基因可
季冻区膨胀土工程的稳定性在膨胀土的不良工程性质以及季冻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影响下受到严峻挑战,冻融作用下的水分迁移以及水分变化导致的伴生现象致使浅层膨胀土发生胀缩变
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互联网近年来已成为网络舆情的主要发源地和舆论阵地,在很多热点事件的舆情生成及演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众通过移动互联网对某些社会现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有效教学逐渐成为教师们的关注点,教师们也一致认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学情分析。高中数学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体系中逻辑性、抽象性最强的课程。由于课程的复杂性,学生无法构建有效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导致解题能力较弱。针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调查研究比较成熟,但是对于学生实际解题水平与教师对其预估水平一致性的研究极少,因此,本文对此展开研究,以辽宁省某中学高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