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主应力比路径砂土的弹塑性本构方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土的本构关系是岩土数值分析及工程设计的基础,一直以来,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大量的本构关系模型,力图反映土体的实际特性。然而,土介质的实际性状是十分复杂的,具有压硬性、剪胀性、应力路径相关性,并且随着加载条件的不同其性状有很大变化。传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塑性势理论和一些经验假设归纳出土的本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对于性质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岩土介质,这样的解析表达式是难以找到的。反问题理论为解决岩土工程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岩土本构建模实质上就是一个反问题,在各种复杂加载条件下获得的试验数据中已蕴藏着材料大量的应力应变关系信息,从大量数据中提炼出所需要的信息,建立其本构关系,可以充分反映土体的实际特性。为了模拟填土工程中土体的变形,需要建立在等主应力比应力路径下的本构模型。基于反问题理论的岩土本构关系数值建模方法,进行了一组8个试样的等主应力比路径下的三轴试验,建立了砂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为计算填土的应力应变提供了可能。根据三轴试验结果,利用反演拟合的方法获得了整个(p, q)应力场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并进行了可视化,绘出了应力应变关系的三维曲面和相应的屈服轨迹。通过与CTC路径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面的对比,发现两种应力路径下的曲面存在显著差别,说明应力路径对本构关系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基于CTC路径下的邓肯-张模型模拟填土的变形是不准确的。将建立的本构模型带入到有限元程序中进行计算,并与试验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合理的描述等主应力比路径下砂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与传统的建模方法相比,本文的数值建模模型简单,实用性强,而且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岩土材料复杂的本构关系特别是应力路径的影响:(1)模型可以反映出压硬性和应力路径相关性,并且可以扩展到其它应力路径,为模拟土体实际的应力路径提供了有效的方法;(2)直接从试验曲线中提炼出等主应力比路径的应力应变关系,便于实际工程应用,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为了满足建筑的不同功能要求,同时满足抗风与抗震设防的相关性能,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发展迅速。转换层结构的选择对建筑结构的安全与受力性能及工程
深基坑工程的施工特点决定了其渗流场水力条件的复杂性,大量的工程实践显示,渗流问题是粉砂粉土地基中基坑工程事故的重要原因。钻孔咬合桩是一种新型围护结构型式,在深圳地
采用低掺量水泥固化高含水率淤泥(简称HW-LC-clay)既能有效解决航道疏浚淤泥的弃置问题,又能为规模空前的围海垦地工程提供填料。与传统水泥固化黏土相比,用作垦地填料的HW-L
课题组基于断裂力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外粘贴阻裂增强层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新结构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有较好的抗裂性能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现有方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节点的基础上,将一种不连通的芯钢管节点用于方钢管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梁连接的节点,这种节点的特点是节点区外方钢管间断,用芯
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这种结构的构件在加工工厂预制,机械吊装时采用预应力筋作为主要的连接手段,把零散的预制(预应力)构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这种结
粉喷桩复合地基即是地基处理的方法之一,由于具有造价低、施工速度快、无噪音、无污染等优点,正在各类工程中广泛应用,具有极其广泛的前景。但是,由于粉喷桩复合地基的不确定因素
本文针对混凝土高塔结构中的竖向地震作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高塔水平刚度系数和预应力度的关系、延性系数和预应力度的关系、考虑高阶振影响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等几
在抗震设防区,特别是在高烈度区的高层钢结构建筑中,地震作用一般成为影响结构的最主要因素。如何进行合理地结构设计,使得结构整体在多遇地震作用时,能够满足一定的承载力和
为了克服耗能装置与结构主体材料不同、设计分析专业性强且需定期维护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新型耗能装置——混凝土延性柱耗能器。混凝土延性柱耗能器由多根(含单根、双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