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保护性开发主张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适当区域开发建设活动,以开发活动促进环境保护,以环境保护带动经济发展。在区域保护性开发建设中引入景观生态评价,旨在区域开发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可诱导和促进景观生态系统进化的人为因素,抑制和防止可导致景观生态系统退化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高效且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人工复合景观生态系统。 分水岭—大涧沟—九曲地区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是济南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济南市泉域重要补给区之一,为省级重点生态保护区。由于紧靠济南市区,成为济南市城市扩张最早侵入区域,城区扩张严重影响研究区内的生态环境,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针对上述情况,本文提出研究区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实施区域保护性开发建设,并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其可行性加以论证。具体内容如下: (1)利用RS、GIS等技术手段,处理图形资料,提取相关要素: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面积、生物量分布等。按照数据分析的要求,建立数据库。 (2)分析研究区景观生态系统要素: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人文等要素,结合研究区主要生态功能,地下水补给功能,分析人类活动对研究区景观结构功能的影响,得出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破坏严重,不利于物质、能量流动,与其所要求景观功能不相适应,现已成为区内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3)分析研究区内重点渗漏区汇水范围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得出限制研究区发展的主导因素就是地下水资源开采量及人口规模,因此研究区进行建设时,不易再扩大人口规模,应尽量节约水资源用量,可引用外水,大涧沟、北康2个汇水区均超出环境承载力,在进行区域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的避开这2个汇水区。按照区域保护性开发的原则,界定可适宜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建设区域,主要集中在北康、南康、九曲及元白山至邵而庄一带,面积约5.0km~2。 (4)根据研究区的主要生态功能:地下水补给功能,研究区内保护重点为现有绿地的保护、水源地的保护。主要途径是进行生态建设,由此研究区发展方向应定位在环境治理,绿化造林,营造水源保护林、水土保持林,丰富岩溶地下水,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和改善水质。 (5)在诠释区域保护性开发含义的基础上,确立研究区保护内容。即在环境治理的基础上,保护现有绿地和重点渗露带。通过分析重点渗露带的人口承载力,得出双龙、邵而汇水区,可进行适当开发建设,但人口规模应控制在2.5万人以内。量化生态功能的具体指标,为保证济南市泉域常年出流,研究区的地下水年补给量应达到1219万m~3。优化研究区的景观结构,提出规划方案。在南康、九曲及元白山至邵而庄一带,约3km~2,进行房地产开发,人口控制在2.5万人,研究区总人口控制在6万人。 区域保护性开发的景观主态评价研究——以分水岭一大涧沟一九曲地区为例 (6)从景观结构与功能两方面来选取评价指标,用指数法和综合评价法对区域开 发活动进行评价,得出研究区内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可促进研究区生态功能恢复和提 高,但开发建设过程中引起地下水入渗补给量减少,可采取扩大绿地面积,提高林地覆 盖率,或建设小型水利工程,拦截地面径流,弥补城市化带来的负面效应,保证地下水 补给量达到1219万m‘,从而保证泉水全年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