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脂评评者的文化素养述略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w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其艺术价值一直是红学界关注的焦点。《红楼梦》之所以有这么高的艺术境界,与其恰当巧妙地运用叙事技法有一定的关系,这些技法渊源涉及多个文艺领域,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化修养水平之深厚。然而因其文笔典雅含蓄,需要人去思考,发挥想象去领悟,尤其是融入了一些本不属于小说的表现手法,这对于文化程度并不高的普通读者来说,理解起来并非易事,这就需要同样有着较高文化素养的小说评点家予以阐释解读。作为《红楼梦》早期评点主要代表的脂砚斋,基于他和作者曹雪芹的亲密关系,不仅熟悉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创作过程,甚至还可能参与了小说的整理修改,所以他对《红楼梦》的评点有着不一般的意义,更能帮助读者准确把握其创作主旨,对于解读《红楼梦》有着特殊的意义。本论文结构上分为三章,以脂评为依据,深入挖掘其文学艺术价值,揭示评者脂砚斋在诗歌、小说、文章学、戏曲、绘画等方面丰富的文艺素养,以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红楼梦》。
其他文献
<正> 龚某,男,53岁。住院号145301,门诊号26088。患者于1980年患黄疽型肝炎入院,经治疗后肝功能正常,黄疸消失出院。1985年因工伤撞于右上腹后,腹部剧烈疼痛,按之有肌卫,有移
文学的根本性质是生存,任何作家的创作、任何哲人的思考无不根基于最本己的生存体验。海德格尔用“此在”来称呼人这种存在者,认为生存不是现成的存在,而是逐渐生成的存在,历
“上饶二泉”是指南宋时期学习江西诗派的两个诗人:赵蕃和韩淲。二人是江西诗派在南宋发展的关键人物。他们交往密切,相互唱和,并在江西玉山和上饶地区形成各自的文学同盟,带
北宋中后期词坛是新体新派迭起兴盛的重要时期,古今词学家对这一词坛的兴趣,大都集中到苏轼的“以诗为词”、周邦彦的“浑厚和雅”,而俳谐词则被遗弃在不为人所重的角落里,无
阐述了铁路路基沉降控制的必要性,分析了铁路路基完工后出现沉降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纵观柯灵七十年的散文,真实性与理性精神的追求一直贯穿整个创作过程。这种创作状态反映了一代关注时事的知识分子对于散文怎样对外直击现实又对内关注心灵的执着的追求。本
范紫东先生是我国近代的文化名人,辛亥革命的先驱,20世纪著名的秦腔剧作家,是西安易俗社成立近百年以来最有声望和影响的剧作家之一。自1912年易俗社成立时,范紫东先生就开始
本文是基于“表演文本”和“手抄文本”的结合视角完成的,因而属于“文本学”研究。论文以故事结构理论、口头程式理论和表演理论为理论“基点”,以民族志诗学、人类学诗学、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通识课程以概论与欣赏为主的课程建设思路是向教育成本制约妥协后的选择,效果无法令人满意。目前哈佛大学的音乐通识课程《聆听的艺术》与《首演之夜》已远
西方列强用武力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清王朝被迫融入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核心的世界大家庭中。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也逐渐意识到西方的先进,一些开明之士也已从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