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癌症干细胞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药物筛选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u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CGL)是一种恶性克隆性疾病,这种疾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而引起。该疾病发病率很高,从目前全球抗癌药物的现状来看,抗癌临床药物难以根除癌症,大多数癌症患者只能有限地延长生命,且不少癌症的复发比例很高。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源在于目前的抗癌药物忽略了癌症干细胞。因此,研究靶向癌症干细胞的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可能改变抗癌药物的研究方向及抗癌药物的临床评估标准。随着科学的不断探索,市面上出现了伊马替尼,尼罗替尼以及双靶点药物达沙替尼等好的抑制剂,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增长,患者的耐药性慢慢出现,并且这些药物的价格昂贵,极少数可承受。因此本项目组拟以伊马替尼,尼罗替尼和达沙替尼为基本骨架,进行优化,合成系列伊马替尼,尼罗替尼以及达沙替尼的类似物,我们通过蛋白,细胞水平和动物活性测试以及其抑制机制的研究,找到先导化合物,降低成本,有望取代伊马替尼类抗癌药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本课题通过对K562细胞系和HL60细胞系的化合物筛选,其中,Ima14和Nil3号化合物的抑制率均强烈地大于对照药物伊马替尼和尼罗替尼,IC50值分别O.029μmol/L,0.038μmol/L,。我们通过对靶点蛋白的活性抑制分析得到了效果较好的Nil3号化合物,其抑制率与尼罗替尼相似,大于伊马替尼,同时我们在动物水平测试了其毒性,实验结果显示,Nil3号化合物的活性很高,但毒性较大,所以我们将在后续的研究中继续对其进行结构的优化。同时,在干祖细胞系KG-1a的筛选下,Das1号化合物和Das11号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水平的IC50值分别为O.073μmol/L和0.117μmol/L。然后我们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KG-1a细胞株中细胞免疫表型CD34+/CD38-,从而得到结果Das1号化合物和Das11号化合物均略抑制了该类肿瘤干细胞的活性,使其凋亡。  实验中,我们还对化合物库的化合物进行了筛选,在广谱筛选的情况下,得到72号化合物,在肝癌,乳腺癌以及白血病细胞株中均有一定抑制效果。
其他文献
该研究选择汉坦病毒H8205株,对其G2基因及其保守序列进行了克隆表达,并进行了G2重组质粒DNA免疫探索研究.研究目的:1、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得重组表达G2蛋白,与本室过去重组表
几丁质是地球上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多糖,其降解产物几丁寡糖不仅功能丰富且由于分子量小、溶解性增强更便于利用。生物降解几丁质是一种条件温和且便于控制产物的获得几丁寡糖的方式,其中涉及的关键酶为几丁质酶。目前已报道许多微生物能够产生几丁质酶,它们在细菌和真菌中都存在。传统上获得新几丁质酶的方法是通过条件培养基对微生物进行筛选,而后利用纯培养物进行酶的生产。然而,由于目前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无法有效培养自
学位
双花木属系金缕梅科孑遗的单种属,长柄双花木是该属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的替代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濒危物种,仅零星分布于湖南、江西和浙江等省的部分县。江西井冈山属于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