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问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直都处于关键性的地位,而土地问题又是农村问题中的焦点问题。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是农村土地改革的制度瓶颈。为了让我国农村土地能得到高效率、可持续的利用,我国政府逐步出台了相关政策,目的在于让我国农户能获得实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启动农村土地交易市场的流转制度,实现土地的自发流转代替行政调整,全面地推动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加大对我国“三农”的财政投入,有效加快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促进农民住房财产权试点工作稳妥可行,让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落到实处,让土地的财产属性能够得到真正发挥,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然而,因为我国的农村土地生存保障功能被强化了、赎回难度较大,这无形中就削弱了我国金融机构和农户自身的土地抵押贷款的意愿,对于我国农户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也就会产生不利的因素和负面的影响。因此,本文拟运用描述性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变革为切入点,分析“两权”抵押融资的推进可行性,在借鉴国内外土地抵押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完善我国“两权”抵押融资体系的思路。本文从六个部分对文章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第二部分阐述了“两权”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关于农村土地抵押的研究综述,以及本文写作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我国“两权”抵押融资体系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现有融资体系的现状;第四部分介绍了美、德、日三国农村土地抵押的融资模式及其经验的借鉴,通过借鉴国外的农村土地抵押模式,揭示当前我国的“两权”抵押贷款的困境,以推进我国农村“两权”抵押融资的实施;第五部分主要提出了“两权”抵押融资的制度设计和体系建设,并针对我国“两权”抵押融资体系存在的问题相应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是关于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