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及目的清肺愈痤方为本人导师杨柳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所创立的,结合了岭南地区气候环境,用于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经验方,方含黄芩15 g、赤芍15 g、枇杷叶15 g等,具有清热燥湿,消瘀散结的功效。为方便患者服用,本课题前期对清肺愈痤方的剂型进行改进,进行了颗粒剂制剂工艺研究。为给清肺愈痤方及其颗粒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本研究拟建立测定清肺愈痤颗粒中黄芩苷、丹参酮IIA含量检测方法,并完成其方
【基金项目】
:
2015年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专项资金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清肺愈痤方为本人导师杨柳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所创立的,结合了岭南地区气候环境,用于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经验方,方含黄芩15 g、赤芍15 g、枇杷叶15 g等,具有清热燥湿,消瘀散结的功效。为方便患者服用,本课题前期对清肺愈痤方的剂型进行改进,进行了颗粒剂制剂工艺研究。为给清肺愈痤方及其颗粒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本研究拟建立测定清肺愈痤颗粒中黄芩苷、丹参酮IIA含量检测方法,并完成其方法学验证。同时对清肺愈痤颗粒中的黄芩、丹参、赤芍进行定性鉴别,考察其影响因素。为明确清肺愈痤颗粒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为新药开发提供依据,对本方提取物进行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研究方法本课题用薄层色谱法对清肺愈痤颗粒中黄芩、丹参、赤芍进行定性鉴别,对影响薄层层析结果的因素进行考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对黄芩苷含量、丹参酮IIA含量进行检测,并从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等几方面对方法学的考察。根据前期研究得到的最佳提取纯化工艺制备清肺愈痤颗粒中间体,采用冰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渗出增加小鼠模型、棉球肉芽肿大鼠模型、环磷酰胺致免疫力低下小鼠模型对其进行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研究。研究结果黄芩的定性鉴别采用的薄层展开剂为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10:3:1:1),点样量为15 μL,室温饱和30 min后展开,喷以1%的三氯化铁乙醇溶液显色。丹参的定性鉴别采用的薄层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5:1),点样量为15 μL,室温饱和30min后展开。赤芍的定性鉴别采用的薄层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点样量为15 μL,室温饱和60 min后展开,喷以5%香兰素硫酸溶液,再置于105℃烘箱中加热3min显色。黄芩苷定量检测方法采用的色谱条件为流动相:甲醇-0.376%磷酸溶液(47:53);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10μL。丹参酮IIA含量的定量检测方法为采用的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0.02%磷酸溶液,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测定丹参酮IIA的方式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20℃;检测波长270 nm,进样量10μL。药效学试验结果示,清肺愈痤颗粒各剂量组对小鼠腹腔清洗液OD值未见明显改变作用;清肺愈痤颗粒各剂量组棉球肉芽肿湿重、干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未见明显改变;清肺愈痤颗粒中、高剂量可明显升高模型动物的吞噬指数;清肺愈痤颗粒中、高剂量组使血清溶血素OD值降低。研究结论薄层色谱鉴定中,斑点均清晰整齐,分离度好,且方法简便,可用于清肺愈痤颗粒中黄芩、丹参、赤芍的定性鉴别。所建立的含量检测方法简便快捷,样品中黄芩苷、丹参酮IIA峰形良好,且方法学评价除丹参酮IIA回收率均符合要求。药效学结果示清肺愈痤颗粒的抗急性渗出性炎症、抗慢性增生性炎症作用较弱,中、高剂量组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非特异性免疫降低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小鼠的特异性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具体机制需作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背景线粒体病是由编码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的线粒体基因和(或)核基因发生致病突变,导致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从而引发的一组临床及遗传异质性疾病。线粒体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很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并且疾病的预后较差,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我院确诊的线粒体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电生理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肌肉病理活组织检查、基因检测结果等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ual-layer detector spectral CT,DLCT)定量参数:碘密度、有效原子序数、40-100keV范围内单能CT值以及能谱曲线斜率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T分期中的价值;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在判断结直肠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诊断价值;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在判断结直肠癌p53基因状态中的价值。材料和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 C)预后差,术后 5 年生存率仅为15%—25%,主要由于肿瘤发现较晚,术后手术切缘阳性(R1)而易早期复发。免疫组化指标“淋巴血管侵犯(LVSI)”与PDAC的预后相关,LVSI阳性可以早期提示PDAC侵袭性高,不易完全根治性切除,但目前缺乏无创的预测LVSI的可靠指标。CT影像学指标“肿瘤与肠系膜上静脉/门
背景和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引起男性排尿障碍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前列腺癌则是全球男性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排名第三的肿瘤。近二十多年来,两种疾病手术治疗量增加,前列腺手术后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的研究和报道也增加。目前前列腺手术后UI首选的方法是让患者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但部分患者经常由于忘记练习、难以坚持等问题,即使经过长时间锻炼后UI症状也仍不能改善,而且目前盆底肌肉
研究背景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新的肿瘤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胃癌的发病率仅低于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胃癌的恶性程度较高,其死亡率仅低于肺癌、结直肠癌和肝癌。胃癌的发病人群具有很大差异,最高与最低的风险人群发病率有10倍的差异。胃癌的人群分布具有地缘性,大约一半以上的胃癌发生在东亚和东欧,部分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发病率也较高。胃癌的发病率在不同性别人群中也具有显著差异,男性的发病率要比女
研究目的Ephrin A5(EFNA5)属于Eph配体的一个亚类。它们构成了细胞间的双向信号系统;Eph和EFNA5的异常信号转导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本研究探讨了肝癌细胞中EFNA5的表达,以及上调EFNA5表达水平对HepG2和HCC-LM3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此外,我们还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未来对临床实践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EFN
研究目的:引进与修订抑郁结局临床量表(the Clinical Useful Depression Outcome Scale,CUDOS)中文版,研究该量表的信度、效度及其临床治愈分界值,探讨该量表在我国的适用性,为今后的深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方法:1、在获得原作者授权后,通过翻译-回译、文化调适、预实验等方法形成中文版抑郁结局临床量表;2、评估中文版抑郁结局临床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性(信效
研究背景:颅脑损伤在法医学鉴定中最常见。颅脑解剖结构的复杂性致使颅脑损伤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形成了颅脑损伤致伤方式判断困难的技术瓶颈。传统法医学在颅脑损伤鉴定中多依赖形态学特征及专家经验,技术单一,存在一定主观性。因此,有必要寻求颅脑损伤致伤方式鉴别及损伤机制研究的新方法,明确外力与损伤结果之间量效关系,增加证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近年来,虚拟解剖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在颅脑致伤方式鉴定中得到应用,应用有限
研究目的及背景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癌症第6位,也是排名第3的癌症致死病因。在我国肝癌患病人数基本居于前五,死亡率更是居高不下,对民众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虽然对肝癌的重视逐年增加,但肝癌起病隐匿、治疗手段有限,仍迫切需要解决肝癌预后欠佳的难题。靶向和免疫治疗是目前晚期肝癌治疗的两大热门,寻找有用的靶点是晚期肝癌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原发性肝癌生物学行为恶劣,肝细胞癌则为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生物检材的组织体液来源鉴别对于揭示案件性质尤为重要,目前缺乏精准有效的检测方法。人体不同组织体液有着不同的微生物群落。人体微生物组在组织体液溯源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潜力,但目前的研究大多基于HMP数据库进行人体微生物组的信息挖掘,其涵盖的人群和样本量有限,且数据库的应用与整合存在局限,无法满足法医学的实际需求。此外,实际案件检材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且人体微生物组还可能受到供者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