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SA组、UA组、AMI组血清脂联素浓度变化,以及联合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两种指标来探讨血清脂联素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30例和病例组88例,其中病例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23例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32例两组分别用ELISA法定量测定病例组C反应蛋白、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肌钙蛋白Ⅰ及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全部样本血清脂联素的水平。另选取20例AMI患者分为单纯AMI组(n=10)及AMI合并DM组(n=10)用同样方法分别测定入院3h、24h、72h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并对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反应蛋白(CRP)水平,UA组与SA组比较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MI组与其他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脂联素(APN)水平UA组及AMI组低于SA组,UA与SA组及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肌钙蛋白Ⅰ(aTnI)水平AMI组与SA组比较及AMI与UA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UA组中APN与CRP呈明显负相关,r=-0.516(p<0.05);AMI组中APN与CRP呈明显负相关r=-0.598(p<0.01),与其它指标无显著相关;而在SA组脂联素与其它指标无相关。连续观察AMI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单纯AMI组入院24h脂联素水平低于入院3h脂联素水平相比较有差异(p<0.05),入院72h脂联素水平低于入院24h脂联素水平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AMI合并DM组,入院24h脂联素水平与入院3h脂联素水平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入院72h与24h相比较脂联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 AMI组、UA组及SA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血清脂联素可能成为冠心病发生的预测因子,其水平下降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病情变化的标志之一。2 AMI组及UA组中CRP与APN呈负相关,SA组未发现此现象,因此测定血清脂联素在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以及鉴别诊断SA与UA中可能有实际应用价值。3 AMI患者APN存在动态变化,低脂联素影响了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对疾病的预后和转归有重要意义。其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动态监测血清APN水平可成为诊断AMI、观察病情变化、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有其一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