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物质主义在古今中外都是一个备受热议的话题,也是价值观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物质主义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呈现野蛮生长的态势。此外,中国正处于贫富差距扩大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公平相关的话题屡屡成为舆论焦点。本研究的目的:1.对物质主义倾向量表在社会人群中进行测量学性能的检验并分析中国居民的物质主义现状;2.探索社会公平感对物质主义的影响机制。本研究期望达成以下意义:推进物质主义研究工具的发展,扩展现有的物质主义形成机制研究范围。二、研究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物质主义倾向量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MacArthur主观社会阶层阶梯量表、社会公正感量表、控制感量表对2533名中国居民施测。1.将样本分为在校学生(n=805)样本和社会人群(n=1728)样本,使用社会人群样本验证物质主义倾向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统计方法包括项目分析、t检验、信度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2.使用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物质主义倾向量表在校学生(n=805)样本和社会人群(n=1728)样本之间的测量不变性。3.使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分析中国居民(n=2533)的物质主义现状,以及物质主义水平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4.使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检验控制感在社会公平感和物质主义之间的中介作用、主观社会阶层在社会公平感和控制感之间的调节作用、主观社会阶层在社会公平感和物质主义之间的调节作用。三、研究结果1.物质主义倾向量表在社会人群施测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1,分半信度系数为0.90,与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相关系数为0.85,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修正后)拟合指数如下:χ/df=6.50,GFI=0.94,AGFI=0.92,NFI=0.93,CFI=0.94,RMSEA=0.06。2.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各拟合指数差值ΔNFI、△IFI、ΔRFI、ΔTLI均<0.05。3.物质主义倾向量表的总分或维度分在性别、身份(在校学生VS社会人群)、居住地、收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物质主义倾向量表总分和年龄(r=-0.18,P<0.01)、主观社会阶层(r=-0.17,P<0.01)呈负相关。4.社会公平感负向预测物质主义(B=-0.11,P<0.01),控制感在其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47.37%。5.主观社会阶层和社会公平感的交互项对控制感的效应显著(B=-0.03,P<0.01)、对物质主义的效应显著(B=0.03,P<0.01)。四、研究结论1.物质主义倾向量表在社会人群中施测信效度良好,在社会人群和在校学生之间具有测量不变性。2.中国居民的物质主义水平受性别、身份(在校学生VS社会人群)、居住地、收入水平、年龄、主观社会阶层的影响。3.控制感在社会公平感和物质主义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主观社会阶层在社会公平感和物质主义、社会公平感和控制感之间起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