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咯喹啉醌(PQQ)对急性高原暴露小鼠运动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军事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n10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原是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6%,低压低氧是其突出的环境因素特征。随着海拔升高,氧分压越低,尤其在海拔3500 m以上的地区,人体的体作业能力和劳动效率明显下降。然而,高原环境体作业能力下降的潜在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用于预防急性高原反应和提高运动能力的干预措施尚处于匮乏阶段。面对日益频繁的高原突发事件,寻找用于提高急进高原体作业能力的小分子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军事意义。吡咯喹啉醌(PQQ)是一种芳香族三环邻醌,在哺乳动物体内无法合成,主要通过饮食获得。实验证实,PQQ作为一种氧化还原辅助因子,可以刺激线粒体发生,保护线粒体免受自由基氧化损伤,提高能量利用率,调节基础能量代谢。关于PQQ对低氧条件下线粒体功能的影响还未见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PQQ对模拟高原低氧条件下小鼠体作业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其线粒体机制研究。目的探讨PQQ对急性高原低氧环境下小鼠运动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不同低氧暴露时长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雄性昆明小鼠置于模拟海拔6000 m的低压氧舱中分别暴露12 h、7 d和28 d。采用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对小鼠血清中的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同型半胱氨酸(HCY)、乳酸脱氢酶(LDH)和CO2进行检测。2.PQQ对小鼠抗缺氧能力和急性低压低氧暴露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雄性昆明小鼠灌胃给与不同剂量的PQQ(5、10 mg/kg.bid/d)和CoQ 10(20 mg/kg.qd/d),灌胃给药7d。分别采用常压密闭缺氧实验和10000 m减压缺氧实验评价小鼠的常压缺氧耐受力和减压缺氧耐受力。采用模拟海拔4000 m的低氧负重游泳实验评价小鼠的运动能力。同时采用EKF便携式乳酸仪检测低氧游泳小鼠的血乳酸;采用生化试剂盒和生化分析仪检测肝糖原和血清超氧化物岐酶、血清丙二醛、血清尿素等指标变化。3.PQQ提高急性低压低氧暴露小鼠抗缺氧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分子机制研究。雄性昆明小鼠灌胃给与不同剂量PQQ(5、10 mg/kg.bid/d)和CoQ 10(20 mg/kg.qd/d),7 d后将暴露组小鼠放置于模拟海拔6000 m的低压氧舱中暴露12 h。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脏线粒体DNA相对拷贝数的变化,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线粒体相关蛋白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视神经萎缩相关蛋白1(Opa1)、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氧分压为1%的三气培养箱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同时给与不同浓度PQQ(5μmol/L、2 μmol/L、1 μmol/L、0.5 μmol/L、0.1μmol/L、0.01μmol/L)干预,分别培育12 h和24 h,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以确定PQQ的干预浓度。选取0.1 μmol/L和1 μmol/L浓度的PQQ分别干预12 h和24 h,采用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ROS水平;采用化学发光仪检测细胞ATP水平。结果1.与常氧对照组相比,12h和7d暴露组的GLU明显升高了(P<0.05),而28 d暴露组的GLU显著降低(P<0.001);12 h、7d和28 d暴露组的CO2显著降低(P<0.01);12 h、7d和28 d暴露组的HCY和TG均显著升高(P<0.05);12 h和7d暴露的CK、CK-MB、α-HBDH和LDH无显著变化,但28 d暴露组均显著升高了(P<0.05)。以上结果提示急性低氧与慢性低氧分子调控机制不同导致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也不相同。2.PQQ干预组显著提高小鼠常压密闭缺氧实验的存活时间(P<0.05)和10000 m急性减压缺氧的存活率,提示PQQ具有显著的抗缺氧效果。与低氧对照组相比,PQQ干预组的游泳力竭时间显著增加(P<0.05),且上调肝糖原(P<0.05)和血清SOD水平(P<0.01),下调血乳酸(P<0.05)、血尿素(P<0.05)和MDA水平。实验结果提示PQQ可提高急性低氧暴露小鼠的运动能力并降低氧化应激损伤。3.与常氧对照组相比,低氧对照组小鼠的心脏线粒体拷贝数、Tfam、Mfn2、Opa1蛋白的表达均下降,Fis1蛋白表达上升。与低氧对照组比,PQQ干预显著上调了线粒体拷贝数、Tfam、Mfn2、Opa1的表达,下调Fis1蛋白表达。低剂量的PQQ干预组H9C2细胞活力显著上升,但未显示出剂量依赖性。同时,0.1 μmol/L和1 μmol/LPQQ干预后,低氧培养的H9C2细胞的ATP水平明显上升,ROS水平明显下降。结果提示PQQ抗缺氧和运动能力的分子机制可能与其调控心脏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融合-分裂动态平衡、线粒体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相关。结论1.急性和慢性低压低氧暴露分子调控机制不同。2.PQQ具有提高急性高原低氧条件下抗缺氧能力和运动能力的效果,能够减缓低压低氧下的氧化应激损伤。3.PQQ提高急性高原低氧条件下抗缺氧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分子机制,可能与其调控心脏线粒体的生物发生、线粒体融合-分裂动态平衡、线粒体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相关。
其他文献
自1989年3月Fleischmann和Pons宣称在室温下通过电解实现核聚变以来,国内外低能核反应(LENR)研究已走过三十多年的曲折历程。近年来,电解法和充氢法实验技术不断提高,大量实测结果证明了超热等异常现象真实存在,实验重复性也有了很大提高,使这一领域日渐回暖并不断引发关注。由于LENR被认为存在成为优质新型核能源并应用于军民用多领域的可能性,有必要慎重评估LENR技术可行性与发展前景。本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易在人体呼吸道和肠道中定殖,目前最流行的两个致病型分别是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lassical Klebsiella pneumoniae,c KP)和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c KP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通常感染免疫力低下、患有疾病的人群。而hvKP则比c K
背景:对于儿童肺炎,气候气象指标和空气污染数据在研究呼吸道病毒感染和传播方面具有一定基础。目前已知大多数呼吸道病毒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趋势,这是所处气候条件所带来的影响结果。在对于肺炎的疾病进展方面,尚未了解气候和空气污染因素对于肺炎的发展贡献。方法:我们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开展了一项前瞻性的观察研究,以招募呼吸道感染的肺炎儿童。目前本项课题所涵盖的数据内容均为重庆2009-2018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居肿瘤死因第二位,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标志物是HCC高死亡率重要因素。因此,探寻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方便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肿瘤标志物的发现是代谢组学的重要应用领域。血液中代谢物丰富且临床样本易得,因此血液是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最佳样本。代谢物的变化被认为是肿瘤的特征之一,并且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对其快速增殖很重要,因此通过研究HCC患者
均相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Amplified Luminescent Proximity Homogeneous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AlphaLISA)是依靠光激化学发光的均相免疫检测技术,其中两种直径为200 nm的供体微球和受体微球通过其结合的抗原抗体共同相互作用,最终发出520-620 nm的光,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
目的:探讨POSTN调控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及治疗aGvHD的疗效与机制。内容:1.构建sh-POSTN慢病毒载体转染hUC-MSC;2.体外实验探讨POSTN调控hUC-MSC一般生物学特性和免疫调节作用;3.利用小鼠aGvHD模型探究POSTN调控hUC-MSC治疗aGvHD的疗效与机制。方法:1.体外培养hUC-MSC,同时构建sh-POSTN慢病毒载体和sh-NC对照慢病毒载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的细胞器,是基因组的储存场所,是一种严格区室化高度不均一的亚细胞结构。染色质是基因组的存在形式,是细胞内最大的复合结构,是遗传和表观遗传信息的共同载体。染色质主要由DNA、R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等构成,人类细胞中长约两米的染色质,经过一系列的折叠,最终被压缩到直径约为10μm的细胞核内。染色质的折叠过程是高度有序的,首先DNA缠绕组蛋白八聚体形成核小体,然后四个核小体为一个
骨折作为高发性的创伤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骨移植、物理辅助性疗法、全身注射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局部注射人源重组BMP等。尽管经过治疗,绝大多数骨折患者可以愈合,但由于骨折处血液供应减弱、骨折断端活动性强、骨膜受损、受伤部位感染等,每年仍有5%-10%的患者无法愈合。BMPs是从骨基质中分离提纯的一类能高效诱导骨、软骨组织发生的酸性糖蛋白,在胚胎发生、个体形成,尤
超高声速空天飞行器在服役时往往面临严苛的超高温环境,对热防护材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亟需轻质、耐高温、强度较高、可靠性好的新型热防护材料来确保飞行器部件的安全服役。碳气凝胶具有比消光系数高、热导率低、热稳定性好的特点,能够满足超高温热防护材料的隔热需求,但在应用时存在脆性大、不耐冲击、难以大尺寸一体化成型的问题,难以单独作为隔热材料使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具有整体尺寸且密度小、热导率低的酚醛树脂
近年来,人类面临新发再发传染病、生物恐怖袭击和生物技术谬用等严重生物威胁,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造成了巨大挑战。我国亟需加强生物防御能力建设。科技支撑对于生物防御能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生物防御科研项目对国家生物防御能力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美国高度重视生物防御研究。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不断加强生物防御研究,启动了大量生物防御科研项目;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和炭疽邮件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