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传播现象初探——一个媒介环境学的视角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媒介正日益渗透我们的生活并成为一种型塑社会交往行为的重要力量,作为一种集各种媒介优势于一体的新媒介——手机,它的诞生与完善使得人类传播的感知环境,符号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有了崭新的特征,也使得沉浸于其中的使用者的感知、思维等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进而对人际交往的文化产生型塑作用。本文试图以手机传播为考察对象,借助媒介环境学的相关理论,以技术-传播-文化的互动关系为视角,从手机媒介本身的符号系统开始切入,然后分析手机在感知、时空、社会、政治、内容等层面的媒介偏向性,进而以手机交往为例分析手机这一新兴媒介与文化的关系,最后,就手机的发展和社会系统对手机传播的影响作出描述。文章分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媒介环境学概述;第二章,分析手机构建的感知环境、符号环境及其在社会媒介系统中的角色与功能:第三章,手机的偏倚及其文化特征;第四章,手机传播的环顾与展望;第五章结语。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城市规划与建筑理论的日渐成熟与60年代后期欧美的城市复兴运动的实践,城市建筑综合体得以迅速的发展。城市建筑综合体是现代城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优秀的、功
新现实主义绘画是与波普艺术同时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流派。在美国的新现实主义运动中,帕尔斯坦自六十年代初起,一直以美国写实画家的代表人物而声名不衰。而与帕尔斯坦相比美国
期刊
本文拟对西安市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建筑环境的保护问题作一番探索和研究,内容包括为什么要保护老字号的文化遗产,保护什么和如何保护。   通过借鉴国内外老字号的保
中国水墨画在当代的发展一直是多元的、散乱的,也是美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课题旨在当代艺术背景下,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八位当代水墨画家及作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