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榛开花结实物候期及生理特性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R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3个品种杂交榛为试材,利用制图、方差等分析方法,观察了杂交榛不同品种的开花物候期,评价了不同品种花粉的生活力,分析了不同品种雄花序、花粉及果实性状指标,研究了果实及种仁的生长发育过程,对不同品种杂交榛种仁发育过程中叶片和果苞中的碳水化合物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分析了种仁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物质及其变化规律。1.以平榛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1) 3个品种杂交榛在开花物候期上存在差异,杂交榛84-545雌雄花期均最晚。3个品种的雄花散粉期均早于雌花,雌花能够接受花粉进行受精的时间在2~4d之间。(2)贮藏时间和培养基对杂交榛花粉生活力影响都极显著。对于新鲜花粉,10%蔗糖+2%琼脂固体培养基最适合花粉萌发。在低温(4℃)、干燥(含水量<4%)条件下,杂交榛花粉在10d内,萌发率变化不大,10d后萌发率显著下降,到第30d,萌发率仅为1.73~1.86%。(3)杂交榛的雄花序长和粗、单株出粉量、果苞数目、坚果大小在品种间差异均极显著。杂交榛84-545雄花序细长,单株出粉量最低,为33.62g,略高于平榛,其花粉极轴和赤道轴长最长,花粉最扁,萌发率也低,每个雌花序可形成1~6个果苞,坚果不饱满,出仁率低。杂交榛81-19雄花序粗短,单株出粉量最高,为58.77g,花粉形状最圆,萌发率最高,为68.85%,每个雌花序可形成1~2个果苞,坚果最大最重。杂交榛84-254居中。综合上述指标进行评判,三个品种杂交榛性状强弱表现排列顺序如下:杂交榛81-19>杂交榛84-254>杂交榛84-545。2.杂交榛的坚果和种仁的生长发育过程呈现出明显的“S”型变化。二者虽然在生长速率、发育进程上不同,但生长趋势基本一致,不同品种杂交榛种仁的生长趋势比坚果的生长趋势更为相近。3.种仁发育过程中,3个品种杂交榛叶片和果苞的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即种仁发育初期略下降,之后开始上升,达到最大值后又下降。叶片的各项指标峰值均出现在种仁发育后期(7月20日),果苞的各项指标峰值均出现在种仁发育末期(7月30日),可见,二者存在“源库关系”。种仁生理发育阶段,叶片和果苞较低的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有利于种仁发育,种仁内在物质转化阶段,叶片和果苞糖、淀粉、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有利于品质形成。4.杂交榛成熟种仁中,平均含糖类物质14.4%,蛋白质20.3%,粗脂肪55.05%。种仁发育过程中,糖类物质主要以蔗糖、果糖、淀粉为主,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和花生酸为主要的5种脂肪酸,种仁中主要营养物质含量随发育过程而变化,各有其特点。可溶性糖含量先降后升,淀粉含量先升后降,二者互为消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不同品种间各种脂肪酸的含量不同,变化复杂,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降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
其他文献
葡萄(Vitis spp.)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水果,尤其是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 L.)品质好、风味纯正、产量高,在世界葡萄栽培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是,由真菌病害引起的白粉病给欧洲葡萄
沙芥和斧形沙芥是十字花科(Cniciferae)沙芥属(Pugionium Gaertn)二年生草本植物,该属是亚洲中部蒙古高原沙地的特有属,其中沙芥为中国的特有种,斧形(翅)沙芥于1992年被列为濒危
大葱先期抽薹严重制约大葱品质和产量,因此在大葱生产中应控制先期抽薹;但是在大葱育种时,为了缩短育种周期、加快育种进程,需要促进大葱提早抽薹。因此,研究大葱的抽薹机理
本试验通过对上梅洲、福云六号、乌牛早、龙井长叶、浙农113、农抗旱、舒茶早、龙井43、平阳特早、白毫早等十个茶树品种进行了抗病性和抗虫性的鉴定。在抗病性方面,室内人工
自主定轨是导航卫星自主导航的重要任务,是指在地面运行控制系统不可用的情形下,利用星间测距维持导航系统星历的自主更新.本文利用北斗新一代导航试验卫星搭载的Ka波段星间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是我国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名优特色果树,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特色水果,但龙眼大小年结果、鲜果不能周年供应市场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
黄茶是我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之一,但其研究和开发力度较小。近年来,黄茶因其香气清悦、味厚爽口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为迎合消费者需求,丰富山东茶叶品种,提高茶叶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