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世纪美国陪审制对司法公信力的塑造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j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人民通过陪审团进行司法审判的传统比美国建立的历史还要早,陪审制度在美国建立的一开始,就是国家制度的一部分。陪审团审判在美国司法审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司法公信力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司法对公众的信用和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在这种双方互动的过程中,陪审团正是作为公众的代表,在塑造美国司法公信力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美国陪审制度在继承英国陪审制度的同时,为适应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有所变迁: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美国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崛起,开始要求陪审团与法官的职责明确分工;而曾经一度受到拥护的陪审团的否决权也在19世纪末期受到了质疑;随着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的出台,平等越来越被美国民众重视,要求在遴选陪审团成员的过程中不能将大部分“特殊”群体排除在外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通过对陪审团遴选方式的优化使得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20世纪六七十年代陪审团的人数规模也有所变化;同时,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审判效率的要求也使陪审团的裁决方式发生变化。美国陪审制在19—20世纪的变化对这一时期的美国司法公信力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价值:陪审团保障实体公正,促进司法程序的完善,对法律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也有着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通过总结当前住宅市场的新形势与新变化,呼吁《住宅设计规范》和《住宅建筑规范》中应收纳单居住宅套型并规范其设计标准、统一住宅阳台面积计算的标准,对比《住宅建筑规范》
当前社会雇佣犯罪现象猖獗,雇佣犯罪案件层出不穷,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当然,这是转型期社会整体道德的滑坡、唯利是图的金钱观、逃避法律制裁的侥幸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梦”,它已成为一种新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中国梦强调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相结合,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指明了我国未来
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一直是不作为犯罪理论的聚讼焦点。作为义务是成立不作为犯罪的必要条件,但却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确定义务存在与否的重任就落在了刑法理论的肩上。然而,
近20余年来,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贸易程序逐渐简便快捷,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改变了结算手段赖以运行的经济环境,从而也直接影响着贸易结算市场的走势,传统信用证结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