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侨农场是为安置归侨而设立的国有农场,是特殊历史时期的归侨安置政策作用下的特殊产物。为给广大归侨在国内的生活提供保障,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诸多政策法规以体现华侨农场的特殊政治地位,因此,其具有其自身独特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华侨农场的政策确实保证了华侨农场的发展,但随着时间推移,拥有众多优惠政策支持的华侨农场发展问题日益明显,甚至落后于周边社区。因此,有必要探究这些政策执行状况及今后调控措施。 本文以竹坝华侨农场为例,利用大批农场档案和田野调查资料,分析各个时期主要华侨农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及其执行效果,对侨务政策和侨务立法的完善提供参考,亦思考当代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得失。通过叙述农场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各个时期主要华侨农场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及执行效果,以及华侨农场与地方政府的复杂关系和各项政策在层层下达后的落实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给予华侨农场合理的行政归属和管理,才能使其经营发展走向正常化。在政策上,应整理现有的政策法规,加强侨务立法,完善侨务政策。只有华侨农场正常化,侨务政策法规得到优化,这样才能发挥华侨农场的优势,促进华侨农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