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畜牧业危害极大,是影响动物生产及其产品国际贸易的主要疾病之一。FMDV不仅能引起多种偶蹄动物急性感染,还能引起羊等多种反刍动物持续感染或隐性感染,急性感染康复动物、隐性感染动物均可长期带毒,免疫动物再次接触病毒也可成为带毒者。
1.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国家口蹄疫参考试验室研制的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检测试剂盒和口蹄疫病毒分子检测多重RT-PCR试剂盒,检测了宁夏8个地区的22个群体的羊,共计血清2150份,咽喉部粘液(OPF)243份,并对不同羊场的血清学结果和病原学结果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这次调查中,3ABC抗体阳性率最高可达50.6%;用多重RT-PCR检测阳性率最高可达56.1%,说明FMDV在宁夏部分羊场内存在隐性感染或持续感染的情况。
2.根据已发表的FMDV VP1的两端引物(VP31,NK61)和多重RT-PCR的简并引物(VP1,VP483),设计了一套能快速检测OPF中FMD病原的引物,检测经多重RT-PCR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获知在部分地区存在AsiaI/JS/05的变种,可能是AsiaI/JS/05适应羊体,造成持续感染后发生的一种变异。
3.FMDV189/LW/07/S-OP株结构蛋白二级结构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应用DNAstar生物学软件,采用各种方法,对189/LW/07/S-OP株结构蛋白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和B淋巴细胞的抗原表位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发现,此株FMDV的B细胞抗原表位不仅局限在VP1区,VP2和VP3也存在抗原表位。因此,本研究丰富了FMDV抗原表位的研究内容,为研制疫苗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数据,同时也提示我们,在免疫接种失败后,应充分考虑病毒抗原位点变异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