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精神的追求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ddy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精神性的存在,精神追求是人印证自己存在的标识。人作为自然的存在、社会的存在、精神的存在三个层面而言,相应地在人身上体现出三类精神:道德精神、科学精神、审美精神。如果说科学精神主要表现的是人类劳动的合规律性,道德精神主要表现的是人类劳动的合目的性,那么,审美精神体现的则是人类劳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和人类无限的创造性。审美精神是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的最终旨归,是一种至真至善至美、自由解放的精神境界,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精神追求。在人类精神追求的历程中,原本作为人类精神享受和人类基本生存方式的学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精神追求的历程与学习方式的演变是相辅相成的:当新的时代要求人们精神提升,学习方式必然相应地进行变革;而学习方式的变革,又必然带来人类精神的发展。 论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论。在分析人类精神发展与学习方式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审美精神和学习方式进行初步阐释。即审美精神是人类劳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和人类无限的创造性,是一种至真至善至美、自由解放的精神追求。学习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方式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和参与、体验、表现方式;狭义的学习方式是人们对学校学习的基本态度。最后点明本研究的着眼点在于:从审美精神追求出发,以广义学习的精神来看在校学生的学习。 第二部分:人类精神追求的历程与目前学校教育学习方式的弊端。在道德精神和科学精神规范下,学习方式相应地显示出各自的特征。发展到现在,目前学校教育学习方式存在方方面面的弊端,阻碍了人类精神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学习方式必须变革! 第三部分:人类精神追求的时代特征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审美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它是实现完满人性和适应“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的需要。审美精神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多层次的发展范畴,它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全面和谐。因此,我们必须挖掘学习的本真内涵,全面实现学习的个体精神生成特征和游戏品格,达到人人乐学,使学习真正成为个体生活中须臾不可少的精神享受。 第四部分:审美精神追求与学习方式的发展趋势。从审美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出发,学习方式必须进行以下变革:从师本走向生本:从经验到体验;从对立到共生;从认知到感悟。 第五部分:变革学习方式,涵养审美精神。具体来说,就是要挖掘现有学习方式中的审美内涵,使学习方式的变革能真正促进人的审美精神的涵养。
其他文献
文字是书法精神的载体  书法伴随文字的进程。走过了数千年。书法超强的生命力。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正经历着电脑时代的考验。汉字具有“记事”和“书法”的双重功能。作为记事的功能来说。由手写方式已经演化为键盘输入方式。汉字虽然丧失了记事功能,但汉字的书法功能已经升华为一种独立的视觉艺术。  2009年。中国书法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增强了我们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信心,同时
随着课改的深入,“一纲多本”的教材政策使英语教材日益多样化。各种版本的教材各具特色,百家争鸣。在众多版本的选择上,各地区和学校所选的版本不尽相同。如何选用“理想”
语文教材中悲剧性课文所传达的忧患意识、理性意识、崇高意识及积极抗争的可贵品格被认为是提高高中生抗挫折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效帮助高中生走出面临的困境。本研究在对南
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分别于2000年11月、2003年3月表彰了全国105所和179所"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截至到2002年底,中国已经有各级绿色学校13000余所.该文以整体论和面
本研究选取了336名民办院校大学生和102名公办院校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利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尊量表(SES)作为研究工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