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死亡器官捐献供体的安全性及质量评估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1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器官移植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肾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有效方法。与长期肾脏替代治疗相比较,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髙,透析并发症得到有效避免,预期寿命得到明显延长,而两者治疗总费用却基本持平,充分体现肾移植的优势。心脑死亡患者的器官捐献是我国肾源的主要来源,但是,器官供应短缺是肾移植工作进一步开展的主要障碍,等待移植的患者和长期等待中死亡的患者人数却逐年增加。因此,扩大标准供体以及边缘供体的使用也已逐渐广泛开展,用以缓解器官供需矛盾。实践工作中,心脑死亡供体病因众多,影响移植肾质量的因素复杂,供体评估时间、评估手段、评估经验不足等原因,存在供体存在的病理性因素未被发现或者认识不足,例如供体感染、供肾质量差、隐匿的肿瘤性病变等情况,一旦将此类供肾移植给受体,将会带来受体感染、肿瘤复发、移植肾功能丧失、甚至危及受体生命等严重后果。反之因过度担心术后并发症、错误评估供肾质量,可能将符合标准的移植物弃用,从而导致器官的浪费。我们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心脑死亡供体器官的使用经验和评估原则,以便有利于肾移植工作的开展。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结论:①NPY-Y1受体在不同部位的动脉管壁上均有分布,在小动脉中的表达高于大动脉.②不同部位的表达量显示NPY-Y1受体表达量与动脉管径之间存在有负相关关系.③在高
前言 近年研究显示,晶体因素在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年龄增长,晶体在不断增厚和增大,加重瞳孔阻滞,同时白内障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