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波动理论、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经济波动的根源、经济对货币供应的作用,以及货币供应对经济的影响,积累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并得出了主要观点:经济与货币供应存在作用与反作用的互动关系,表现为货币供应短期对经济有影响而长期中性。但是,系统研究货币供应与经济波动的关系文献较少,货币供应有总量和结构两大衡量指标,已有研究往往集中于探讨货币供应总量与经济的关系,而忽视货币结构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我国当前货币供应总量快速增加,货币供应结构也在不断调整,通胀压力较大,经济难以实现平稳快速增长。本文对货币供应总量、结构与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文章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货币供应对经济波动具有显著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供应变动对经济波动具有显著的影响。无论是狭义层次货币还是广义层次货币均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投资、消费、物价、进口和出口波动产生影响。具体地,在第3章中,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货币供应与经济波动影响显著,货币供应对经济波动的作用具有滞后期,大致为4-8个月。通过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各个宏观经济变量(投资、消费、物价、进口、出口和GDP)对M1、M2均较为敏感,且总体上有时滞效应。证明了货币供应与经济波动确实存在联系,并且货币可能具有平滑经济运行的作用(主要是相机的货币政策),同时,货币供应可能本身就是造成经济波动的原因(如:当货币供应是不规则等情形出现时)。在第4章中,我们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计量模型,再一次证明货币供应对波动存在显著影响。2.经济波动能够引起货币供应的变动。研究发现,货币供应与经济波动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经济波动对货币供应也存在较大的影响,也即是经济的非平稳的运行,必然导致货币供应的相应变动。第4章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与经济波动互为原因,也即是经济波动是引起货币供应(包括总量与结构)变动的原因。第3章的脉冲响应发现,在总产出、投资、消费、物价、进口和出口的冲击下,M1和M2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其中,M1对GDP、投资、进口和出口的冲击响应较大,但对消费和物价的冲击不敏感,几乎没有响应,表明狭义货币供应受总产出、进口、出口的影响。M2对GDP、进口、消费的冲击较为敏感,而对投资和物价的冲击基本上没有响应,对出口有一定的响应。3.不同层次的货币与经济波动的关系不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虽然M1、M2对经济波动都有显著影响,但是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冲击影响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首先是作用的方向不一致,狭义货币M1对GDP冲击的作用是负向的,即M1具有抑制经济波动的功能,而广义货币M2对GDP冲击的作用是正向的,即M2为总产出波动的冲击源。其次,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对总产出的冲击力度不一致。在M1冲击下,GDP刚开始没有变化,但是其影响逐渐增大,并且在第3期达到最大,然后逐渐衰减,而在在M2冲击下,GDP刚开始不受M2冲击的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逐渐增大,并且在第8期达到最大,之后较长时间内存在影响。而且M1作用下的总产出响应值(冲击响应的最大值)要大于M2作用下的总产出响应值,表明受M1的冲击作用GDP响应更敏感。同时在总产出的冲击下,M1的响应程度较小,而M2的响应程度较大。最后,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与投资、消费、物价以及进口和出口互为冲击源时,响应程度并不相同。4.货币结构变化与经济波动存在密切联系。已有的关于货币供应与经济波动的关系研究往往基于货币供应总量的视角,而本文从货币供应变化区分为总量变化与结构变化,对货币供应结构变化与经济波动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二者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将货币供应结构纳入计量分析模型进行拟合进一步显示,货币结构变化对经济波动具有显著的影响,系数为0.16,方向为负。脉冲响应结果显示经济对货币结构变化的冲击有积极的响应,具体响应为期初几乎没有影响,然后负向的响应逐渐增加,在第二期达到最大,之后衰减,并在第5期后没有了滞后响应。这对我国货币实践有较大的启示,长期以来,我国货币调控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货币供应总量,造成的结果是变动货币供应量对调控经济运行的效果有限,其中可能的原因就是忽略了货币结构的变化,因为货币当局调控货币供应以调控经济,但是由于M1更直接受调控的影响,而M2变动较缓慢,势必会造成货币结构的变化,进而可能抵消总量的效应。因此,货币实践应当适当关注货币结构的变化趋势与速度。5.需求因素是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本文在第4章实证研究货币供应总量、结构对经济波动影响时,引入了国内吸收和国外需求作为控制变量。实证检验发现,与其他研究结果相同,需求因素是我国短期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具体地,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国内吸收和国外需求是我国经济波动的原因,但是没有反向的因果关系。计量模型回归后发现,国内吸收的回归系数为0.427,也即是国内吸收波动率每变化1个百分点,会引起经济波动同步变动0.427个百分点,验证了国内吸收是我国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国外需求的回归系数为0.450,表明国外需求每变化一个百分点,会引起GDP波动率变化0.450个百分点,证明了随着我国经济不断改革开放,国外需求已经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拉动力,国外需求的变动对我国经济运行具有较大的影响。脉冲响应显示,我国国内外需求能够明显引起经济波动,从影响程度来看,经济更容易受国外需求影响,也验证了我国的经济非常依赖出口,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应当扩大内需,降低经济对外依赖程度。为了为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经济实现顺利转型,应当提供良好的货币供应环境。需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实行有弹性的单一规则货币政策;2、优化货币供应结构;3、明确以广义层次货币供应量为调控重点;4、变外需拉动为内需驱动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