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多糖介导的胚胎小鼠多巴胺神经元损伤——帕金森病炎症细胞模型的建立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656lk55lk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脂多糖对体外培养胚胎小鼠中脑原代多巴胺神经元及其对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拟建立帕金森病小鼠炎症细胞模型。  方法:将体外培养7天的孕13d的C57/BL小鼠胚胎中脑含有多巴胺神经元的原代混合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及LPS组,并按照LPS的不同浓度,又将LPS组分为0.1mg/L、1mg/L和10mg/L三个亚组,每个亚组又按作用时间分为8h、24h、72h组。采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标记多巴胺神经元,对不同组别TH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每组多巴胺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分别收集LPS(10mg/l)作用8h、24h、72h组及LPS(0.1、1.和10mg/L)作用72h组的细胞上清液。用ELASA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TNF-α表达情况。应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各组间TH阳性细胞数及TNF-α含量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两组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1.各组TH阳性细胞数及多巴胺神经元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0.1mg/l)分别与含有多巴胺神经元的混合细胞共孵育8h、24h、72h时,各组间TH阳性细胞数及其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P>0.05),LPS(1mg/L)分别与含有多巴胺神经元的混合细胞共孵育8h、24h、72h,发现在72h时,TH细胞阳性数减少,表现为体积的减小、折光线减弱、细胞突起数目减少、数目不完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而在8h、24h两个时间点,TH阳性细胞数量及形态无明显变化(P>0.05)。LPS(10mg/l)分别与含有多巴胺神经元的混合细胞共孵育8h、24h、72h后,在24h时,TH阳性细胞数量减少,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现为体积的减小、折光线减弱、细胞突起数目减少,在72h时,与对照组相比LPS(0.1mg/L)组、LPS(1mg/L)相比TH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细胞形态变化显著。2.各组细胞上清液TNF-α表达结果:LPS(10mg/L)分别作用8h、24h、72h时,TNF-α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24小时TNF-α最高,72小时TNF-α表达量较24小时降低,但与8小时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LPS浓度分别为0.1gm/L、1mg/L、10mg/L作用72小时,分别测定各个浓度点的TNF-α表达量,发现TNF-α随着浓度的增高表达量增加(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1.LPS可诱导胚胎小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损伤及TNF-α表达的变化,通过LPS可成功建立小鼠帕金森病炎症细胞模型。2.LPS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小胶质细胞激活后释放TNF-α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CCI大鼠DRG神经元P2X3受体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探讨EA对P2X3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性痛中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并比较同侧电针与对侧电
目的:轻型卒中患者是卒中复发的高危人群,早期启动干预治疗及控制卒中危险因素可降低轻型卒中的复发风险。研究发现升高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能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高致残率及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进行腹膜透析前心率变异性(HRV)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以2012年9月至2017年1月于广东省中医院透析中心开始腹膜透析治疗(均为非卧床连续性腹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