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指数与血管外肺水的相关性,研究ARDS患者用血管外肺水来反映其氧合情况,应用血管外肺水新指标代替氧合指数,更科学地指导ICU护士对ARDS患者的监护,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病人成本费用、降低护士的工作量。方法本实验纳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住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二区行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输出量测量技术(PiCCO)监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入住后收集患者一般情况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原发病、病情危重程度、治疗方法等。收治我科后利用多功能监护仪常规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入住我科24h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排除禁忌症后行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输出量测量(PiCCO)监测。利用经肺热稀释技术监测患者的非连续性参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胸腔内血容量(ITBV)、血管外肺水(EVLW)、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每8小时用经肺热稀释测定作一次校正。在患者出现连续心排血量变化与病情变化较大时加测校正一次。ARDS患者在每次经肺热稀释监测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胸腔内血容量(ITBV)、血管外肺水(EVLW)、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时,护士穿刺桡动脉行血气分析,通过PaO2/FiO2来计算其氧合指数(OI)。同时记录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到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另外记录ARDS患者行血气分析、PiCCO监测的次数,计算ARDS患者行血气分析、PiCCO监测的成本费用。收集病人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运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回归与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ARDS病人的氧合指数(O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胸腔内血容量(ITBV)、血管外肺水(EVLW)、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平均动脉压进行分析。另外统计分析ARDS患者行血气分析、PiCCO监测的次数,比较ARDS患者行血气分析、PiCCO监测的成本费用。结果1、ARDS氧合指数相关因素的Pearson单因素分析ARDS患者氧合指数与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p<0.05);ARDS患者氧合指数与呼吸频率、血管外肺水、肺血管通透性指数负相关(p<0.05);与心率、平均动脉压、胸腔内血容量、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无关(p>0.05)。2、ARDS患者氧合指数与相关因素的简单线性回归分析ARDS患者氧合指数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管外肺水、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存在直线关系(P<0.05),氧合指数与心率、平均动脉压、胸腔内血容量、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无关(P>0.05)。3、ARDS患者氧合指数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RDS患者氧合指数与平均动脉压、血管外肺水、肺微血管通透性指数线性回归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患者氧合指数与平均动脉压、血管外肺水、肺微血管通透性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4、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与肺血管通透性指数线性回归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内血容量、全心舒张末期容积对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无影响(p>0.05)。5、血气分析监测与PiCCO监测的效价比较血气分析成本单价约为169元,PiCCO监测成本单价约为220元。43例ARDS患者人均行血气分析次数为35.74±9.299次,人均行PiCCO监测次数为24.42±6.423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1,p=0.000)。43例ARDS患者人均行血气分析总费用为6040.77±1571.615元,43例ARDS患者人均行行PiCCO监测费用5372.09±1412.961元,两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5,p=0.041)。结论1、ARDS的氧合指数与平均动脉压、血管外肺水、肺血管通透性指数显著相关。血管外肺水对氧合指数的影响最大,是ARDS患者氧合指数的决定因素。ARDS患者氧合指数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胸腔内血容量无关。2、ARDS患者监测能够利用血管外肺水新指标代替氧合指数。血管外肺水较氧合指数更具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