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热带海-气系统年际变化中最强的信号,一方面它可以直接对热带太平洋地区的天气气候产生直接的影响,还通过大气环流间接影响我国以及太原地区的降水和气温。造成全球气候异常的因素比较多,同时各个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每次厄尔尼诺事件在其发生期间所带来的气象灾害影响也不同。基于太原地区2012-2017年的降水同位素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NCL语言和HYSPLIT气团后向轨迹模型,探讨降水稳定同位素对2014年最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指示作用。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厄尔尼诺期间太原地区气象变量发生明显变化。在年尺度上降水量减少。其中夏半年年降水量减少,冬半年降水量少量增加;在全年尺度上,相对湿度有所增加。其中夏半年相对湿度减少,冬半年相对湿度(用RH表示,是指某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与同温度和气压下饱和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之比)增加;在年尺度上,2014年全年气温降低,2015年气温升高。其中夏半年平均气温降低,冬半年平均气温升高(暖冬)。太原市平均水汽压的变化与降水量保持一致,在年尺度上水汽压降低。2.厄尔尼诺期间太原地区水汽输送发生明显变化。厄尔尼诺事件的夏半年期间,太原地区来源于东南方向的水汽输送减弱,来源于西南方向的西太平洋和西风带的水汽输送增强。冬半年,来源于西风带的水汽输送明显增强,来自于东南方向的水汽输送减弱。同时,夏半年比湿减少,冬半年比湿相对增加。通过HYSPLIT气团后向轨迹模型分析,在厄尔尼诺期间,来自于西风带和西南方向的水汽输送增加,相对于正常年份分别增加10.55%和6.44%;来源于东南方向的水汽输送减少,相对于正常年份减少了10.23%。3.厄尔尼诺期间太原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发生明显变化。通过对太原市2012-2017年期间218个降水样品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在厄尔尼诺事件期间,太原地区降水的δ18O和δD相对于正常年份都偏高,是因为水汽输送过程中空气湿度小,对重同位素的冲刷作用减小。同时,氘盈余值偏大。主要原因是:在厄尔尼诺事件期间,来源于相对湿度较高的东南地区水汽减少,来源于相对湿度较低的西部地区的水汽增加。此外,对同位素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太原市的大气水线方程:δD=7.37δ18O+5.18(R2=0.936,n=218),该方程与全球和我国的大气水线的斜率和截距相比,斜率和截距都较小,反映了太原地区的降水可能受二次蒸发的影响,同时与太原地区的水汽输送主要通过西风带输送有关。4.局地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对厄尔尼诺事件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分析太原市2012-2017年期间δ18O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温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存在降水量效应和温度效应,同时厄尔尼诺事件期间δ18O与相对湿度和气温的相关系数增高。δ18O与相对湿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可能是受到云下二次蒸发作用的影响。基于上述关系可以利用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指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