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中大黄素的生物转化及产物活性初步研究

来源 :云南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q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炮制的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炮制发酵法是中药炮制的一种重要方法。中药炮制发酵法,可以提高中药疗效、降低毒性,产生新的作用。但传统中药发酵法是自然发酵,不能有目的选择菌种和阐述中药发酵法炮制的机理,发酵条件不易控制,常常出现污染,限制中药发酵法在中药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炮制处理中药,可以更好地可以比传统的物理、化学等手段更大幅度的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转化修饰,可能使微生物发酵炮制后的中药产生新的药理作用,从而改变药性,扩大中药的疗效;微生物转化的温和条件也可以在炮制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有效成分的破坏,从而更好的发挥中药药效作用。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的干燥块根,是我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各方面研究均较为深入。本论文选用中药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和何首乌中主要葸醌类成分大黄素作为微生物转化的研究对象。本论文利用摇床发酵法发酵何首乌、用HPLC、UV等检测方法测定发酵前后葸醌类含量的变化情况,初步筛选出菌种米根霉Rhizopus oryzea、菌株XMS-010对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有一定的降解作用,而对何首乌中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没有影响。通过米根霉肋Rhizopus oryzae、菌株XMS-010两菌种对大黄素摇瓶发酵法转化,分离鉴定得到化合物B,波谱分析为大黄素-6-0-B-D-吡哺葡萄糖苷,得率为5.3﹪.转化产物通过TLC分析表明不是由转化菌产生,而是通过微生物转化形成的,同时该转化过程可能是一个需要活体菌种参与的较为复杂的过程。大黄素转化后的发酵液中的结合型大黄素和游离型大黄素UV测定结果表明,大黄素在转化过程中也会被降解,降解率为21.3﹪。同时大黄素转化为结合型大黄素的转化率为8.6﹪。HPLC分析表明,转化后有新的化合物产生。 利用生物发酵罐快速大量的制备转化产物大黄素-6-0-β-D-吡喃葡萄糖苷。 将大黄素及转化产物进行了家兔回肠收缩作用、抑菌作用、细胞毒活性等药理方面的比较实验。家兔离体回肠实验初步研究表明大黄素对家兔回肠收缩作用强于大黄素-6-0-β-D-吡喃葡萄糖苷。大黄素-6-0-β-D-吡喃葡萄糖苷对六种致病菌的抑菌效果要明显好于大黄素,其中大黄素-6-0-β-D-吡喃葡萄糖苷对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通过 MTT 法测定两物质对ACHN 细胞的抑制率,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和大黄素-6-0-β-D-吡喃葡萄糖苷细胞毒活性均较弱。 本课题在继承中药炮制发酵法的基础上,将现代生物转化技术应用中药炮制中,将自然发酵变为特定菌种的发酵,通过对单一成分的生物转化,阐述生物转化机理,完成由摇瓶培养转变为发酵罐培养,使中药炮制发酵法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促进中药炮制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在微生物发酵转化中药的过程中可以使中药产生新的化合物,从而改变和扩大中药的临床疗效,对充分发挥我国中药的资源优势,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原发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俗称老年痴呆,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语言、记忆障碍;人格改变;认知功能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职业生涯、正常社交及生活能力。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主要有: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细胞外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等。“Aβ假说”即由于机体代谢异常,不能被及时清除的Aβ蛋白在脑内特定区域沉积,引起神经元死亡,导致AD。石菖蒲,属
目的:探讨强胰降糖胶囊(QJC)的作用机理。 方法:腹腔注射肾上腺素(AD)诱导小鼠高血糖模型,连续灌胃给药3天,停药2天后,观察QJC对血糖的影响。腹腔注射四氧嘧啶诱导小鼠糖尿病模
目的:通过实验,对中药传统复方白头翁汤的提取工艺、制剂成型工艺以及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制备成结肠定位释放的缓释片,为中药结肠定位缓释制剂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通过单
目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内的非创伤性出血。目前仍未有一种治疗方法能够达到有效治疗脑出血疾病,使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显著降低。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得到肯定,但缺乏科学性论证,且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甚少,使得中医药的研究与应用很难与世界接轨,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将微乳技术和中药喷鼻给药相结合,研究中药脑清
经济社会领域的变革推动着教育改革创新,尤其是新形式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的兴起将成为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对标一流,追求卓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