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集约利用,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我国城乡统筹的发展,而土地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中最重要的内容。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群体随之形成,农村宅基地空虚化问题越发显著,而城市建设用地供应也日趋紧张,农村宅基地流转成为了这一进程中必经环节。农村宅基地流转不仅能够保障农村居民的土地财产权益,提高其财产性收益,还能够在城乡间有效地配置稀缺的建设用地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中,部分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从而加快了农村宅基地流转。重庆作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实验区,建立农村地票交易所,实现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的市场化配置,建成了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属于全国首创。因此,本文将以重庆为例,运用理论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对影响农村外出务工群体宅基地流转意愿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基于因素分析的结论,对现行的宅基地流转实践进行讨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一是分析了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必然性,以及宅基地流转的现状,从而得出了农村宅基地流转未来的发展趋势。二是运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以及演变规律”的问卷数据,通过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了对重庆农村外出务工群体宅基地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具体结论:年纪越小、文化水平越高,其宅基地流转意愿越强;外出务工时间越长、创业意愿越强,其宅基地流转意愿越强;在城市找房越容易、住房周边治安状况越好,其宅基地流转的意愿越强;单位为其购买了养老、医疗保险的外出务工农村居民,宅基地流转意愿更强;子女教育在城市且学费较高的外出务工农村居民,宅基地流转意愿更强;留在城市定居、农地流转意愿越强,宅基地流转意愿也就越强;若在“三农政策”扶持下,留在农村意愿越低,其宅基地流转意愿也就越高;对于流转的组织方式,调查对象更倾向于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组织。这些结论包含了农村居民收入、就业、住房、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三是基于意愿分析的结论对现行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具体实践进行了分析,而重庆农村宅基地流转方式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些显著影响意愿的因素,或者说是对这些因素考虑最全面、最充分的流转实践。因此,结合上文中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对重庆宅基地流转具体实践进行了分析,包括:农村宅基地“地票交易”方式、“集中居住”方式、“整体搬迁”方式,特别是对“地票交易”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提出这些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在充分考虑农村外出务工群体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前提条件下,对存在的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思考,并对全文进行结论总结,提出文章的不足以及对有关问题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