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人群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和超声仪器分辨率的提高,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有明显升高趋势,据报道约有20%~76%的人群可在超声检查中发现甲状腺结节,然而恶性结节仅占5%~7%,故寻找一个便捷可靠的方法以鉴别结节的良恶性是目前研究的趋势和热点。20世纪50年代初,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开始用于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ultrasound-guided transcutaneous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进一步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目前已成为术前鉴别结节良恶性最安全、准确、经济的方法。根据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新版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报告系统(The Bet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Thyroid Cytopathology,TBSRTC),将诊断结果分为六类,但是其中BethesdaⅠ类(不能诊断或标本不满意)和BethesdaⅢ类(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性病变或意义不明确的滤泡性病变)因为性质不明确,给临床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扰,新版Bethesda报告系统指出其可能的恶性风险分别为5%-10%、10-30%,但较多研究报道其恶性风险可能被低估,新版TBSRTC及美国甲状腺学会甲状腺诊疗指南建议3个月后,对这部分结节进行重复US-FNAB。但是针对3个月的时间间隔并没有相关文献及数据支持,且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由于二维超声提示高度恶性风险、患者情绪焦虑迫切希望得到明确诊断、临床医生对穿刺适应症把握不严格等原因,多数病例并未在3个月后进行再次穿刺,也已有相关文献对这一时间间隔提出质疑。本研究旨在探讨重复穿刺时间间隔对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效率的影响,寻找重复细针穿刺的最佳时机,从而更精准的指导甲状腺结节的诊疗方法,减少无效的重复穿刺,减轻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心理压力,尽快对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行手术干预,以免延误治疗。目的探讨重复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US-FNAB)的时间间隔对甲状腺结节诊断效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超声科行重复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的137例患者的病理及影像资料,其中21例因资料不完整(初次穿刺时间及细胞病理结果不确定)不纳入本研究,其余116例患者超声报告及两次穿刺的细胞病理资料完整,116例患者共122个结节接受了两次穿刺。以该122个结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两次穿刺时间间隔(TI)长短分为3组,A组:TI<3个月(45例,36.8%),B组:3个月≤TI≤6个月组(30例,24.5%),C组:TI>6个月组(47例,38.5%),对比各组结节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超声征象(结节大小、位置、纵横比、回声、边界、形态、钙化)、超声分类(TI-RADS)及初次穿刺细胞病理分类的差异,比较各组重复穿刺后的标本满意率、诊断明确率及细胞病理诊断恶性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各组间均数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算各组重复穿刺后的标本满意率、诊断明确率、细胞病理诊断恶性率,根据情况采用卡方检验、矫正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各组间差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6例患者共122个结节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100例,年龄13-72岁,平均(45.13±11.18)岁,结节平均大小(9.40±5.06)mm,初次穿刺后除了27例BethesdaⅠ类结节和75例BethesdaⅢ类结节以外,还有15例BethesdaⅡ类结节,4例BethesdaⅣ类结节,1例BethesdaⅤ类结节。对于初次穿刺结果为BethesdaⅡ、Ⅳ和Ⅴ类的患者,穿刺前超声TI-RADS分类多在4B及4B以上,且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强烈要求明确诊断结果。TI<3个月组,平均年龄41.6±10.02岁;3个月≤TI≤6个月组,平均年龄46.23±11.0岁;TI>6个月组,平均年龄47.8±11.67岁,各组间比较,TI<3个月组与TI>6个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TI<3个月组与3个月≤TI≤6个月组、3个月≤TI≤6个月组与TI>6个月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其余临床与影像资料(性别、结节大小、结节位置、纵横比、回声、边界、形态、钙化、超声分类)及初次穿刺细胞病理分类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复穿刺后,122个结节整体标本满意率为93.4%,诊断明确率为71%,细胞学诊断恶性率为30.3%。TI<3个月组细胞病理分类分别为:BethesdaⅠ类4例,BethesdaⅡ类8例,BethesdaⅢ类12例,BethesdaⅤ类10例,BethesdaⅥ类11例。3个月≤TI≤6个月组细胞病理分类分别为:BethesdaⅠ类1例,BethesdaⅡ类9例,BethesdaⅢ类11例,BethesdaⅤ类2例,BethesdaⅥ类7例。TI>6个月组细胞病理分类分别为:BethesdaⅠ类3例,BethesdaⅡ类17例,BethesdaⅢ类18例,BethesdaⅣ类2例,BethesdaⅤ类4例,BethesdaⅥ类3例。三组重复穿刺后的标本满意率分别为91.9%、96.7%、93.6%,各组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重复穿刺后的诊断明确率分别为64.4%、60%、51.1%,各组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重复穿刺后的细胞学诊断恶性率分别为46.7%、30%、14.9%,TI<3个月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与TI>6个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I<3个月组与3个月≤TI≤6个月组、3个月≤TI≤6个月组与TI>6个月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时间间隔的长短并不影响重复穿刺的取材满意率和诊断明确率,进行重复穿刺的时间应根据结节超声分级及随访变化决定,3个月的等待期不是必要的。随着BethesdaⅠ、Ⅲ类结节恶性风险增高,重复穿刺对结节的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能有效筛选出需要进行手术切除的恶性结节,使良性结节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及后续的药物治疗。超声TI-RADS分类的诊断准确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下降,利用TI-RADS进行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时应考虑患者年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