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补片移植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大鼠模型实验研究

来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fsafds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肌筋膜补片移植治疗巨大肩袖撕裂术后腱骨界面最大载荷,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等成分变化,肩峰下滑囊中IL-1β、IL-6和TNF-α三种细胞因子变化。方法: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其中5只作为正常组,15只行单侧单纯冈上肌腱离断术,组内再按2周、4周、6周时间顺序分为3小组,每组5只大鼠,余下大鼠分为肌筋膜补片移植组与单纯缝合组,每组15只大鼠,再按干预后2周、4周、6周分为3小组,每组5只大鼠。造模成功后1周对直接缝合组及补片组行直接缝合及肌筋膜补片移植手术,手术干预后2周、4周、6周,取大鼠肱骨上端至冈上肌腱肌腹处组织作为检测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完整取出大鼠肩峰下滑囊行ELASA检测,观察IL-1β、IL-6和TNF-α三种细胞因子在SAB中变化情况。结果:单纯冈上肌腱离断组无1例冈上肌腱自愈,与正常组相比,补片缝合组干预后2周、4周、6周腱骨界面最大载荷均稍低于正常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缝合组干预后2周、4周、6周腱骨界面最大载荷也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时间延长补片缝合组与直接缝合组最大载荷均逐渐增加。补片缝合组与直接缝合组相比,补片缝合组干预后2周、4周、6周腱骨界面最大载荷均明显优于补片缝合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补片缝合组及直接缝合组均有成纤维细胞生成、大量胶原纤维连接及炎性细胞浸润,直接缝合组腱骨界面仍存在间隙,炎症细胞较补片组多;4周后两组仍有炎症细胞浸润,但较前明显减少,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腱骨界面可见排列紊乱的成纤维细胞生成,补片缝合组腱腱界面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及部分排列不规整的肌纤维,肌纤维间隙可见细胞外基质生成,腱骨界面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生成较直接缝合组稍多;6周时,实验组腱骨及腱腱界面紧密结合,无间隙,腱骨界面成纤维细胞排列较前整齐,腱腱界面的肌纤维也较前排列规整,组织间隙存在大量细胞外基质,直接缝合组腱骨界面成纤维细胞较前排列整齐,部分肌纤维生成,组织间隙被细胞外基质填充。与正常组相比,单纯离断组、直接缝合组及补片缝合组干预后2周、4周时肩峰下滑囊IL-1β、IL-6和TNF-α三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干预6周时无明显差异。补片缝合组与直接缝合组肩峰下滑囊IL-1β、IL-6和TNF-α三种细胞因子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均逐渐降低,而单纯离断组中大鼠肩峰下滑囊IL-1β、IL-6和TNF-α随着时间延长均明显升高,三个时期的补片缝合组及直接缝合组均与单纯离断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补片缝合组干预后2周及4周肩峰下滑囊IL-1β、IL-6和TNF-α三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低于直接缝合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周两者间三种细胞因子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肌筋膜补片移植治疗巨大肩袖撕裂能降低腱骨间的张力,促进腱骨界面愈合,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诱导胶原纤维形成,从而提供早期稳定性。补片移植组与单纯缝合组均能降低肩峰下滑囊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但补片移植组三种炎症因子浓度下降速度较直接缝合组更快。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探讨引起疑似面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常见因素,以期为疑似面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诊治与患者管理提供帮助。方法:搜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2018年3月至20
自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来,随着医疗、就业、住房等相关配套领域的措施改革不断完善,农村人口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与此同时发展的是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形成了“9073”的养老模式。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市中心空间的高度密集、乡村空心化现象加剧,使城乡老年人的养老质量问题凸显,老年人对多层次养老模式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我国现
乡镇公务员是国家政府机构正常运转的基础性,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最基层人员,他们的工作强度、薪资收入、职位晋升、考核评估、行政问责等因素导致其所面临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本研究结合作者在镇级政府工作的实际,运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现有职业压力理论的基础上,访谈了山东省A市B县的党校同学、同届考友、单位同事及周边兄弟镇(街)基层公务员210名,通过SPSS软件进行因素交叉分析,基
光纤传感器以其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稳定性高等优势,已有很多研究人员研究其在辐照环境下的应用。尽管光纤传感器在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各种适用于不同环境的产品,但是随着传感测量的发展,对光纤传感器的稳定性和精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核电装置中温度及差压的测量,传统的电子传感器较难于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因此本文考虑运用光纤传感器,提出了光纤珐珀和光栅两种结构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光纤光栅差压传感器。本文首
本文以中小跨径T型刚构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在役中小跨径T型刚构桥健康监测平台,分析了中小跨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特点,并设置了结构关键构件预警阈值以得到长期有效数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