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壳模型及其在原子核高自旋态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008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核物理研究的重点是探索极端条件下原子核的性质,以各种手段将原子核推向某些极端状态,推向稳定极限,寻找极端状态下新的物理现象并探索解释并预言这些现象的普遍规律是今后长时期内核物理所要面对的问题和任务。原子核的高自旋态的研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展开的。本文主要的目的是探讨处于高质量区和一些形变不稳定的中等质量区的原子核在高自旋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并从理论上给与解释。首先我们对核结构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概括,回顾了核结构研究历史,介绍了当今核结构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阐述了核结构相关理论知识,简单介绍了几个研究原子核集体转动理论模型,比如粒子-转子模型、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推转壳模型以及较新的投影壳模型,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随后,详细介绍了本文工作用到的投影壳模型的理论框架,我们用该理论作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我们用投影壳模型对奇中子超重核253No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与实验能级纲图的比较,我们发现理论预言在低自旋下与实验符合的很好,在高自旋时会比实验值偏高,这说明目前壳模型的基矢以及哈密顿量的选取对于该重核区可能还不完备,我们的计算结果正确再现了旋称劈裂的变化,通过对247,249,251,253No四个同位素旋称劈裂和能带图的比较,我们从理论上预言了奇中子核的旋称劈裂随着中子数增加而发生延迟,并且劈裂的幅度也随之减小。在投影壳模型的框架下,我们对超铀元素240-242-244Pu的晕带结构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为了对244Pu的回弯现象给出正确的解释,对质子主壳N=6的Nillson参数κ有回弯的根本原因。我们用了类似的改进对242Pu和240Pu进行了计算,发现没有这种改进,理论值与实验值偏差很大,预测242Pu在自旋I=26和I=30之间有很小的回弯,解释了240Pu没有高自旋回弯现象的成因。由于Nilsson单粒子能级是很多模型的出发点,而现在关于核的高自旋数据已经非常丰富,我们认为系统性的重新研究Nilsson单粒子能级分布对从理论上描述核的高自旋态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研究了80Rb核的正宇称带转晕带的旋称劈裂和反转特征,用PSM理论解释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且用PSM程序对此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我们PSM的准粒子带图可以说明定性说明旋称反转产生的机制,因为过渡区奇奇核存在单粒子运动与集体运动的强烈竞争,只考虑准粒子的耦合是不够的,还考虑原子核形状的变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我们在低自旋时采用长椭球形变,而高自旋时仍沿用A≈80区核素常见的扁椭球形变,就能很好地重现实验测得的旋称反转现象,这表明在PSM中需要考虑三轴形变的因素最后,我们总结了本文工作的要点,讨论了投影壳模型的优点和不足,并对今后的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新时代农村居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关键环节。基于"乡村振兴"与陕北农村居民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现实逻辑的前提下,梳理当前陕
核物质状态方程的信息和极端条件下核物质的相关性质对我们理解核物理及天体物理中的很多现象有重要意义,一直是核物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非对称核物质的研究更是其中的重中之
本文通过改进相对论平均场(RMF)模型,着重研究锂,铍,硼等原子核的中子晕现象和硫,磷原子核的质子晕现象。中子晕现象是上个世纪的重要的物理发现之一,在此之前,科学界普遍所
<正> 敦煌发现的S3287号文书反面保存吐蕃时期沙州某部落左二将户状计五份,其中两件残缺,三件完整。各件文书所署的年月分别为“子年五月”与“子年六月”。王尧、陈践同志拟
本文利用统计模型研究了100≤Z≤134的激发态超重核关于粒子发射和裂变的稳定性。具体来说,我们系统地研究了角动量量子数J = 0的超重核发射一个中子的存活几率和包含了质子
四指推组方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方法,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它是在吸收江苏省中医院推拿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其精华,精心组合而成的治疗方法
尽管核裂变机制的研究自其发现至今已经发展了70多年,但是到目前为止,理论上还没有一套可以很好描述核裂变机制的基本理论。由于锕系核在核能应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中
众所周知,托卡马克轻杂质的辐射损失对未来的聚变反应堆是极其重要的。在目前的实验装置(如DIII-D,JET,JT-60,ASDEX和Alcator C-Mod)中和在将来的实验装置(如ITER和TPX)中,杂质辐
自中国散裂中子源(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CSNS)项目正式立项以来,加速器、靶站和谱仪都处于预制研究阶段。CSNS第一期工程建造的谱仪有三台,分别是高通粉末衍射
本文首先介绍了核结构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和现状、核结构理论模型及变形原子核的描述方法。随后,简要介绍了一种核模型(推转壳模型)以及基于其上的位能面计算理论—TRS方法,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