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质量是反映耕地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耕地质量评价对缓解我国当前撂荒严重与粮食安全的矛盾、追求经济效益与环境健康可持续的矛盾、“占优补劣”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开展长沙市耕地质量评价,能够确定长沙市耕地质量现状,查明耕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为后续的耕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本次研究数据来自2017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收集了耕地表层土壤采样点数据,并利用GIS及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将长沙市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三图进行叠加生成耕地资源评价单元图,从健康状况、剖面性状、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农田管理、土壤养分六各方面创建了长沙市耕地质量评价模型,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隶属度及权重,采用累加法计算每个耕地评价单元的综合耕地质量指数,最后通过累计曲线法划分长沙市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结果显示:参照耕地质量标准,将长沙市耕地质量分为十个等级。其中主要以四等地和五等地为主,分别占长沙市耕地总面积的21.70%、26.45%;其次是六等地和三等地,占耕地总面积的20.52%和10.58%;第三是七等地和八等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0.52%和4.61%;第四是二等地和九等地,占耕地总面积的3.21%和1.30%;一等地及十等地的面积最少,分别占0.76%和0.35%。其中,长沙市一到三等地为高等级耕地,地貌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土壤pH呈弱酸性,有机质、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较高,基本无障碍层,灌排条件较好。四到六等地,为中等级耕地,生产水平一般。主要分布在丘陵及平原地区,土壤养分含量不高,有机质处于较高水平,但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低,质地较好,部分耕地存在着渍潜、酸化等障碍因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一般,多数耕地存在养分不平衡的问题和排涝能力较差。七到十等地属于长沙市低等级耕地,生产条件较差。与高、中等级耕地相比,七到十等地的灌溉能力更差、土壤有机质更低,速效钾含量明显下降,有效磷含量较为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