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作为德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剧作家及电影编剧家,自1980年发表第一部作品《低音提琴》开始便受到广泛关注。随后,聚斯金德又相继发表了《香水》、《鸽子》、《夏先生的故事》等优秀作品。其中,作品《香水》为其赢得了一九八七年“古藤贝格奖”中唯一一份优秀外国小说奖,而其作品《鸽子》和《香水》也一道被排进德国严肃文学作品的十佳畅销书之列。聚斯金德虽非多产作家,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畅销作家,特别是作品《香水》,被翻译成近四十种语言在各国出版,而世界总发行量已逾千万册。在聚斯金德的笔下,创作了一个个个性迥异,畸形怪诞的人物形象,本文以《香水》、《鸽子》、《夏先生的故事》三部作品中的主人公为研究对象,来解析聚斯金德笔下三类畸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生存困境。畸人文学,是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文学传统,不同的作家对畸人概念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运用。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首先梳理了畸人的相关概念。随后,本文进一步分析文学中的畸人形象,既从国籍角度进行划分,又从文学的不同形式,如小说、戏剧等方面梳理了畸人在文学中的发展。进而本文概括性地提出了聚斯金德笔下的畸人形象与以往畸人形象的不同。他们的畸,是外在形态与内在体验的共同组成。他们生存于世,既有因不同个性特质所体现出的迥异的生存困境以及对困境的自我选择,也有同属畸人的共同特质,如对于童年的别样情怀,对于死亡的倾向,以及生活于现世中憎恨的情绪等。无论是聚斯金德所创造的作品中的虚拟世界还是作家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畸人”所面对的生存困境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遭遇中的普遍问题而存在于世。通过揭示两个世界中人类生存困境的普遍性,从而揭示作家的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生存中孤独、焦虑、虚无的情绪是一种泛化的情绪,具有普遍意义和警示作用。综上所述,本文在小结部分进一步提出了聚斯金德笔下畸人形象的意义与价值,这既是对畸人文学的丰富,也使作家笔下的畸人形象更为立体而具有层次感。同时,聚斯金德的作品中还饱含着文学对于社会和人类生存的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