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素不同受体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时期肾组织内的变化及意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i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不论1型或2型糖尿病都可以并发糖尿病肾病,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其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衰的重要原因,我国病程在10~20年的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约有30~40%可发生糖尿病肾病。其代谢紊乱复杂,一旦发展到终末阶段,比其他的肾脏疾病治疗更为困难。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包括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生化代谢紊乱、血管内皮损伤、血液流变学变化、氧化应激、细胞因子与遗传易感性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内皮损伤在糖尿病肾病中起着重要方面,血管内皮损伤时,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内皮素(Endothelin,ET)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是强有力的血管收缩因子。ET-1是存在于肾脏的主要形式。ET只能与细胞膜上特异性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ET受体广泛分布血管系统、肾、肺等处。1996年Fiona E.KARET通过配体结合研究:发现人类肾脏中有两种受体ETAR、ETBR, ETAR与ETBR比率是30:70. ETAR主要分布在血管分布部位,ETBR主要分布在非血管分布部位如肾小管, ETAR主要结合ET-1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细胞增殖; ETBR与三种ET的亲和力无明显差别,主要通过介导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如NO、PGE2)的释放发挥舒张血管,促进尿钠排泄、利尿降压作用。有研究[9]发现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ET-1和ETAR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肾小球细胞胞浆内均有表达,且ET-1和ETAR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以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减少尿蛋白减轻炎症反应,对肾脏有保护作用,但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糖尿病肾病患者选择那种受体拮抗剂更适宜。所以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内皮素受体的分布从而指导治疗尤为重要。国内外文献表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和尿液中内皮素的含量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升高,但是关于人类糖尿病肾病肾组织内皮素受体与病情的关系的研究尚少。本课题拟通过观察内皮素不同受体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时期肾组织分布部位及量的变化,探讨内皮素受体的变化与糖尿病肾病发展的关系,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内皮素受体阻断剂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组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于2010年10月到2012年02月间经临床及肾活检病理诊断确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2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51.14±9.65岁),除外合并高血压肾损害、紫癜性肾炎、乙肝病毒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肿瘤相关性肾病等继发性肾脏病患者,除外合并心衰、感染,肥胖、妊娠、肝脏疾病、药物等导致的肾损伤及急性间质性肾炎等患者。病理诊断采用2010年美国肾脏病学会发布的DN病理分型系统[1]将糖尿病肾病分为四型,从Ⅰ级到Ⅳ级病情由轻到重:Ⅰ级:肾小球基膜增厚,包含单一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GBM>395nm(女性)或GBM>430nm(男性)],或光镜下仅有轻微的非特异性改变。不符合Ⅱ~Ⅳ级标准;Ⅱa级:轻度肾小球系膜增生,包含轻度系膜系膜增生的肾小球超过25%。不符合Ⅲ~Ⅳ型标准;Ⅱb级:重度肾小球系膜增生,重度系膜系膜增生的肾小球超过25%。不符合Ⅲ~Ⅳ级标准;Ⅲ型:结节性硬化(K-W结节)至少有1个肾小球发生系膜基质结节增大(K-W结节),不符合Ⅳ级标准;Ⅳ级晚期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球性肾小球硬化程度超过50%,且有其他临床或病理证据支持这一病变为糖尿病肾病所致。本实验分组:糖尿病肾病Ⅰ级(S1,n=8例),糖尿病肾病Ⅱ级(S2,n=10例),糖尿病肾病Ⅲ级(S3,n=10例)。对照组(C组,n=5例)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5例为正常肾组织(光学显微镜正常)来自肾脏肿瘤患者行病肾切除后远离肾肿瘤的组织(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51.2±11.0)。HE染色光镜下(100×)观察计算肾小球硬化率=硬化小球数/肾小球总数;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肾组织中ETAR ETBR的表达并进行病理图像分析,计算阳性表达指数=阳性目标表达指数[EI]=阳性目标平均光密度值×阳性面积/(阳性面积+阴性面积)%。免疫荧光双染法定位ETAR ETBR在肾组织的分布部位,LTL(Lotus tetragonolobus agglutinin),DBA(Dolichos biflorusagglutinin),THP(Tamm-Horsfall protein)分别为近段肾小管,集合管,远端肾小管的蛋白标记物[2]。临床指标:性别、年龄、24小时尿蛋白定量(Upro)、血清白蛋白(ALB)、血胆固醇(TC)。所得阳性目标表达指数与病理改变、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用均数±标准差,组内差异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1.血生化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病情进展,尿蛋白含量增加,S3组与S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及Masson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Ⅰ级:轻微的肾小球基膜增厚,部分小球轻度肥大小管间质病变轻;Ⅱ级:出现轻度到重度系膜增生的肾小球肾小球,超过25%,硬化小球数量增加,基底膜轻度弥漫增厚,肾小管萎缩增加;Ⅲ型:硬化的肾小球数量明显增多但小于50%,,重度增生的肾小球数量增多,可出现至少一个同心圆状结节,肾小管萎缩数量增加,随病情加重,肾小球硬化率增高(p<0.05);3.ETAR ETBR免疫组化结果显示:①在对照组和实验组,ETAR和ETBR在肾小球(似乎在足细胞)极少量表达,在肾小管以近端肾小管为主表达,且实验组较对照组表达数量均增多;②在糖尿病肾病各组,随着病情进展在肾小管上皮细胞ETAR表达越来越多至Ⅲ级时最多,ETBR先升高后下降Ⅱ级时最多,Ⅲ级时最少,ETAR和ETBR在肾小球上表达无明显变化;③在对照组,ETAR数量少于ETBR,其比值ETAR/ETBR=0.37;糖尿病肾病早期ETAR数量少于ETBR数量,其比值ETAR/ETBR=0.83,至Ⅱ级时超过ETBR,其比值ETAR/ETBR=1.23,至Ⅲ级时比值最大,ETAR/ETBR=2.11;经统计学分析处理后得出①在肾小球:ETAR,ETBR均有极少量表达,各组间无明显增加;②在肾小管:ETAR,ETBR糖尿病肾病组较正常对照组均增加,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③ETAR在S3组表达最多,在S2组次之,与其它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④ETBR在S2组表达最多,在S3组表达最少,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正常对照组ETBR较ETAR多,S3组ETAR较ETBR多,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各组内ETAR ETBR间差值无意义;4.相关性分析:肾组织ETAR阳性目标表达指数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肾小球硬化率呈正相关(P<0.01), ETBR阳性目标表达指数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肾小球硬化率无相关性(P>0.05);5.免疫荧光双染结果:①ETAR ETBR在肾小球,近端肾小管均有表达,且ETAR在近端肾小管上表达量多于ETBR表达量;②ETAR在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有极少量表达,ETBR在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均无表达。结论:1.在人类肾组织,ETAR和ETBR主要在近端肾小管表达,在肾小球少量表达;正常人肾组织ETAR数量少于ETBR数量,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二者均增多;2.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内,Ⅰ级ETAR数量少于ETBR,随病情进展表达越来越多,至Ⅱ级时超过ETBR,至Ⅲ级时最多,且与24h尿蛋白量和肾小球硬化率呈正相关;ETBR先增加至Ⅱ级时最多,后减少至Ⅲ级时最少;
其他文献
2005年9月2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职业教育工作,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近年来,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职业学校的招生非常火暴,职教的春天到来了!可许多老师却在感叹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班主任越来越难当了!”“学生是一届比一届差!”。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前几年相比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学生在学习上的精神、态度、热情大不如以前。为什
目的:  运用免疫组织化染色方法活检检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唇腺组织内神经丛α-突触核蛋白,探讨唇腺活检是否能作为一种方便、安全、灵敏检测早期PD病理标志的方法以及唇腺α-
各高校全面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指示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实习有着密切的联系。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必须通过实践;知识要内化为素质也必须通过实践;培养创新精神更离不开实践。各高校深知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因此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同时还开辟校内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基地,多渠道地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将学生的实习活动深入化、持久化。  然而有的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