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实现三大纯理功能,即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人际意义指的是语言被用来与他人互动、与他人建立和保持关系,或被用来影响他人的行为,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实现人际意义的系统有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评价系统等。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人际意义的实现进行研究。通过语气系统、情态系统以及评价系统中态度资源系统的分析,探析小说中人际意义是如何实现的以及人际意义在小说人物刻画中所扮演的角色。福克纳短篇《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经发表就被公认为其杰出代表作之一,主人公艾米丽被认为是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典型代表。传统文学分析多从文学批评视角,其理论应用有着抽象和模糊的缺陷。而将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应用于文学体裁分析当中,分析文学作品中语言特点如何实现,可以帮助文学分析获得更加准确和客观的解读。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问题为:小说运用了那些语气、情态和态度资源来帮助实现人际意义。其中语气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主人公艾米丽仅有的两段对话上,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艾米丽与他人关系紧张、格格不入。在情态系统研究中,小说作者使用大量低量值情态助动词“could”以及中量值情态助动词“would”和“will”,说明小说里镇上的人们对于艾米丽与霍莫的最终结局只是猜测,并不十分肯定。态度系统分析发现小说中情感资源出现最少,判断和鉴赏资源数量相当,表明小说的作者是通过对艾米丽的行为以及与她相关的事物对她进行判断评价而不是直接抒发小说作者对艾米丽的感情。本文从语言学视角下重新解读《艾米丽的玫瑰》,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探析小说在构建过程中人物间的人际意义是如何实现的,为文学作品分析提供更加客观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