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渗出性中耳炎(otiits media effusion,OME)是临床常见疾病,咽鼓管功能障碍与其发病密切相关。目前咽鼓管功能的测试方法包括捏鼻鼓气,声阻抗,内窥镜检查及影像学等多种手段,但精准判断咽鼓管功能尚存在一定困难。咽鼓管测压仪是近期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半客观半定量判断咽鼓管功能的检测仪器,国外普遍应用于球囊导管扩张术前后咽鼓管功能的评价,但尚无文献将该检查方法与其他咽鼓管检测方法进行比较,而其在渗出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特征,目前同样并不清楚。目的:通过咽鼓管测压仪了解渗出性中耳炎患者的咽鼓管功能,并结合声阻抗结果,探讨咽鼓管测压仪在渗出性中耳炎中的应用特征。方法:采用咽鼓管测压仪和声阻抗测定123耳的咽鼓管功能和鼓室功能曲线,包括渗出性中耳炎患者63耳和正常对照组60耳。其中,患者症状严重程度采用咽鼓管功能评分(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ETDQ-7)进行评价,咽鼓管功能根据其R值和咽鼓管评分进行评价,其中R≤1代表咽鼓管正常开放,R>1代表咽鼓管延迟开放,未检测到R值为咽鼓管阻塞。咽鼓管评分计算方法:咽鼓管立即开放(R≦1)记2分,咽鼓管延迟开放(R>1)记1分,咽鼓管阻塞(未检测到R值)记0分,以三个压力情况下分别计算。鼓室功能曲线按A型,B型,C型进行分类,对比观察正常耳和渗出性中耳炎耳的鼓室功能曲线和咽鼓管功能情况。结果:正常组在30mbar、40mbar、50mbar压力条件下咽鼓管异常开放率分别为10%,5%,和0%,渗出性中耳炎组分别为76.19%,66.7%,和57.97%,不同压力下各测试组咽鼓管开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鼓室图为b型曲线组在30mbar、40mbar、50mbar压力条件下测得咽鼓管异常开放率分别为77.42%,71.97%,和61.29%,鼓室图为c型曲线组为75%,62.5%,和46.87%,两者比较,其结果仅在50mbar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477,0.240,和0.015)。在30mbar、40mbar压力条件下渗出性中耳炎患者的平均etdq-7评分为16.40±10.72,与咽鼓管评分比较,其结果呈显著负相关(30mbar:相关系数,-0.29,p=0.025;40mbar:相关系数,-0.28;p=0.030),在50mbar压力条件下,etdq-7评分与咽鼓管评分(ets)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0.013,p=0.924)。结论:渗出性中耳炎患者中存在程度不同的咽鼓管功能障碍,其检测结果与测试压力密切相关,采用不同的压力有助于客观判断咽鼓管功能;联合鼓室功能曲线与咽鼓管功能测试结果可更有效的反映渗出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病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