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光材料掺杂浓度对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2005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凭借着质量轻,厚度薄,可弯曲,亮度高,效率高,可在很低的电压下工作,制作工艺简单,工作的温度范围广,视角宽,可用来制作的材料广泛,无需背光源等众多优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成为继液晶显示屏(LCD)之后的新生代的显示产品,并且在固态照明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接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OLED从最初的研究阶段进入了大力开发产品实现产业化阶段。为了使得OLED适应在固态照明领域和平板显示方面的应用,对其综合性能的进一步优化必不可少。在最近几年,通过材料与结构上的改进,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因为磷光材料理论上可以获得100%的内量子效率,所以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效率表现上要更加出色。在本论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双发广场结构获得高效率且低效率滚降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这个器件的第一个发光层(靠近阳极的发光层)由MCP掺杂红色磷光材料Ir(MDQ)2(acac)和绿色林光材料Ir(ppy)3组成,第二层发光层(靠近阴极的发光层)由MCP掺杂蓝色磷光材料FIr Pic和黄色磷光材料PO-01组成,这两个发光层被MCP:Tm Py Pb掺杂的间隔层分开。MCP:Tm Py Pb掺杂的间隔层拥有双极性传输的特点,它使电子空穴在两侧的发光层中传输更加有效。由此在双发光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激子复合区。通过改变蓝光材料FIr Pic的浓度来再分布载流子以及阻止三线态-三线态湮灭而进一步提升器件的性能。最终,拥有最佳蓝光浓度的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达到了31.0 cd/A(21.5lm/W),器件的效率滚降也十分的低。
其他文献
<正> 自2001年10月7日美英空袭阿富汗以来,美军在20世纪多次局部战争中使用的空袭武器平台和弹药纷纷在阿富汗战场上亮相。这些武器装备包括战略轰炸机:B-52H、B-1B和B-2;特